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截至12月20日,滬指今年下跌1.41%,相對前年13%、去年21%的下跌,跌幅明顯收窄

經濟聚焦:股市2012 振蕩中聚集希望

滬指12月漲幅已近10%,26個月以來走勢最強

記者 許志峰

2012年12月21日08: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年多來的股市改革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未來面臨的更多是“硬骨頭”。股市改革處在攻堅克難階段

雖然市場走勢不如人意,但2012年資本市場的制度變革卻是動作頻頻,讓人印象深刻。

今年的改革措施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清單:擴大代辦股份轉讓試點范圍,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中小企業債﹔深化發行、退市、並購重組等市場化改革,抑制“炒新”、“炒小”、“炒差”,健全市場運行和約束機制﹔大幅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優化稅收環境,提高市場效率﹔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定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辦法,鼓勵支持股票增持和回購,倡導市值管理,優化投資者結構,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這些改革舉措,直指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結構失衡的深層次矛盾。

李迅雷認為,在各項改革中,加大創新力度和強化投資者保護是亮點。這些措施著眼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而非調節股指漲跌,因此短期看並沒有起到提振股市的作用。但從長遠看,其效應會逐步發揮。

此外,監管部門實施陽光行政許可,提高透明度和規范水平﹔加強市場信息披露監管,加大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發行和虛假披露行為的打擊力度,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同。

市場分析人士熊錦秋說,一年多來的股市改革,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未來面臨的更多是難以啃動的“硬骨頭”,如市場主體誠信缺失、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等等。這些問題要得到徹底改觀,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兩項改革措施就能實現。股市改革處在一個攻堅克難的階段。

A股市盈率市淨率處於歷史低位,許多長期資金開始將股市納入視野,但對“大牛市”的期盼還不宜過於樂觀

從市場環境看,最壞的時候似乎已經過去。9月以來,多方面宏觀經濟數據都出現了明顯好轉,投資逐步回升,PMI連續4個月上行,經濟企穩跡象明顯。與此相呼應的是,在最近的反彈中,與投資相關的股票成為反彈“急先鋒”。

專家分析,展望2013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繼續保持平穩,外需暫時也不能有過高期望,對短期經濟走向影響最大的因素應當還是投資。但需要留意的是,經濟增速高低和宏觀政策的影響力今后有可能逐步減弱。經濟轉型的成效以及與市場相關的制度變革,將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目前,市場對於城鎮化拉動內需、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結構性減稅、激活民間投資等方面預期較高,這些改革舉措的推進力度與時間安排,將對明年股市運行產生較大影響。

從估值水平看,A股市場已經具備相當的吸引力。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淨率,目前都處在歷史低位。目前股息率超過5%的上市公司在60家左右,A股的整體回報已經超過國債、房產租金和一年期定存,越來越多的長期資金開始將股市納入視野。此外,目前滬深300的股息率水平比美國標普500指數高出三成,這也將對海外資金形成吸引。

明年股市運行也存在制約因素,資金供求就是市場較為擔心的方面。今年四季度的新股發行已基本停止,何時重啟,投資者頗為關注。明年的限售股解禁規模不小,按目前市值計算在2萬億元左右。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明年將迎來歷史上解禁壓力最大的一年。而從資金供給看,由於貨幣政策的相對穩定,明年市場流動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有市場人士認為,由於經濟增速中樞下移,A股的估值水平也會相應地系統性下降,未來可能會長期維持10—15倍市盈率的波動。這意味著,如果企業盈利保持穩定,目前構筑中長期底部的概率就很大,但對“大牛市”的期盼還不宜過於樂觀。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