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

經濟聚焦·十八大熱點:一家紡織企業的賬本

——江蘇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經營生態調研報告

記者  林麗鸝  姚雪青

2012年12月04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張芳曼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是增財富、強國力的基礎。但是,自去年以來,在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的壓力下,伴隨著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攀升等因素影響,實體經濟經營難、盈利難、融資難等問題進一步發酵。當前,實體經濟究竟情況如何?本報記者深入調查了兩家中小民營企業——江蘇鼎盛絲綢有限公司、遼寧撫順高科電瓷電氣制造有限公司。今天首先刊登來自江蘇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的調查報道。

1米素縐緞的成本算下來需52元左右,比銷售價51元多了1元錢,這還不算房租和機器折舊費等固定成本。因此,隻做常規產品企業一定虧本

與2003年相比工人的工資漲了2000元,企業不斷用先進機器替代落后機器以減少工人數量,應對工資上漲

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為11%,其中2.5個百分點是給擔保公司的,然而絲綢產業的平均利潤率僅有3%—5%,中小企業實際上一直在給銀行和擔保公司打工

 

蘇州吳江,自古被稱為“絲綢之府”,吳江的盛澤鎮更是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而聞名。

10多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盛澤抓住機遇,承接了從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轉移過來的裝備技術,實現了傳統絲綢紡織產業的進一步現代化。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后,隨著外貿復蘇,國內需求增加,盛澤紡織業迎來了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的“小陽春”。然而從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隨著國際需求的減少,國內經濟增速的下滑,盛澤,這座紡織小鎮的實體經濟又一次面臨著考驗——這次的危機還能化為機遇嗎?

成長要有自己的節奏,一些紡織企業前兩年擴大產能太快,面對訂單急劇減少,生產線一下子就停了

鼎盛絲綢有限公司是盛澤的一家中型民營企業,員工200余人,年營業額八九千萬元。就是這樣一家並不很知名的公司,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化的時候並購了百年絲綢企業蘇州東吳絲織廠,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戴安娜王妃婚紗所用的真絲塔夫綢就是定購於當年的東吳絲織廠。鼎盛靠什麼收購了東吳呢?

2005年鼎盛僅有64台有梭織機,年產量72萬米,廠裡沒有一台先進的劍杆織機。2007年,引進了4台新的進口劍杆織機,年產量95萬米。2008年,又增加2台劍杆織機,年產量達145萬米。

2008年東吳絲織廠的全部真絲制造設備包括120台有梭織機和35台劍杆織機,比鼎盛的設備總量還多。然而,國際金融危機讓很多依靠出口訂單的老廠子一下子斷了活路。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說:“危機的時候是收購的好時機,挺過來就好了。” 

收購完成后,鼎盛並沒有把所有的機器都推向生產線,而是挑選了部分優良的機器繼續投入使用,其余的被淘汰或者變賣。2009年鼎盛的年產量達到200萬米。

即使在2010年的紡織業“小陽春”,隻要開工就有錢賺,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鼎盛也沒有迅速擴大產能,而是致力於引進和改造新機器。2010年年產量達240萬米,2011年提升至260萬米,預計今年產量可達280萬米。“引進先進織機,不僅可以保証產品不被市場淘汰,還可以替代一部分勞動力,來對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吳建華說。

2012年上半年,吳江區一些紡織企業由於前兩年擴大產能太快,面對外貿訂單急劇減少,有些生產線一下子就停了下來。“我們逐年擴大產能是為攤薄企業的廠房等固定成本,但從不一下子突然提高產能,成長要有自己的節奏,否則就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力。”吳建華說。

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