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
中國君主如何受教育?在史籍中很少記載。我們不知道一般君主的教育情形如何,但較能了解到的是清朝光緒皇帝的讀書生活,因為光緒的師傅翁同龢曾寫過很詳細的日記流傳至今,可以為我們所見。從《翁同龢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光緒皇帝的念書經歷,並從中發現三個問題:
(一)教材:君主念些什麼書籍?主要是《四書》、《五經》還有其他中國古代重要典籍。由這些教材,我們可看出光緒所受的教育其實是道德教育,且這些教材多半只是道德的條列,以今天眼光來看其實是很八股式的道德教育。
(二)教法:中國古代沒有專門研究如何教學生的職業教師,教育君主的師傅是選擇朝中學問較好的大官來擔任。然而這些大官並沒有受過如何教育的訓練課程,其本身未必懂得如何去教育學生,所以做師傅的如何懂得教育?我們可以從《翁同龢日記》看出翁同龢其實已可算是位非常盡心盡力的老師,但是他也只是教光緒背書寫字而已,很少去講解書中內容與道理。這種教法是非常刻板的,不像今天教法那麼靈活,有許多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具,在古代宮廷中似乎都沒有這些教具,老師只是讓皇帝學生背書寫字而已。這種非常呆板的教學如何引起學生興趣?難怪中國古代君主都受過教育,但堪稱有學問的君主實在很少,即是因為他從小受教育時就沒有培養出對讀書的興趣。
(三)訓導:每個學生在受教育時總會有很好或很差的表現,此時老師必須要給予獎或懲。獎,可以鼓勵學生繼續積極學習﹔懲,可以禁止學生走上不好的路子。所以獎與懲是任何一位老師手裡引導學生的重要工具,就像一手拿著胡蘿卜一手拿著棒子般,獎與懲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在《翁同龢日記》中可看出翁同龢對光緒是無法作獎懲的。他能獎勵皇帝什麼呢?隻有皇帝才能獎勵臣子,哪有臣子獎勵皇帝的呢?且翁同龢不可能賜給皇帝任何物資,因為理論上皇帝擁有的物資比做師傅的臣子多得多,同樣翁同龢也不能頒獎狀給光緒以資獎勵,因為這樣會違逆君臣之道,哪有臣子頒給君主獎狀的道理呢?因此當皇帝學生鬧情緒或不用功讀書的時候,做老師的也沒有辦法。《翁同龢日記》內就曾記載當光緒鬧情緒時,翁同龢隻能自責,感慨不知如何是好,認為是自己做師傅的誠心不夠,不足以感動皇帝。同時,君主受教育時往往隻有他一個人,無法受到同儕的刺激與競爭。在正常學校中的學生為何會努力?是因為有競賽刺激學生們的榮譽心,彼此想互相競爭搶第一名所以肯拼命努力。可是我們看翁同龢對光緒是一對一的教學,光緒再不努力也是第一名也同樣是最后一名,能刺激學生學習動機的吸引力不夠,無法激勵光緒在學習時力爭上游。
以上是君主受教育時所出現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讓我們發覺到中國古代君主除極少數較有學問外,絕大多數都沒什麼學問,所以我們可說中國古代君主教育多半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