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時代先鋒>>特寫·側記
大學老師深情回憶感人肺腑

羅陽成長故事透視杰出創新人才共同基因

2012年11月30日08: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大學時代的羅陽(右一)

資料圖片

11月29日上午10點30分,殲-15飛機研制現場總指揮,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沈陽舉行。在同一時刻,記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裡,見到了羅陽大學時代的系團總支書記、退休教授鄭彥良。

“我從事學生工作12年半,接觸了1000多學生,羅陽是我最看好的三個人之一。”每天看著緬懷羅陽的新聞報道,63歲的鄭彥良教授滿臉的傷感和疲憊,“羅陽是最讓我們驕傲的學生,是最讓我們心疼的學生”。鄭教授介紹,羅陽是北航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高空設備專業1978級學生。

他回憶,11月25日和26日是大喜大悲的兩天,所有媒體鋪天蓋地都是艦載飛機成功起降的報道,我非常激動,本想給他打個電話。后來一想,他的老師、同學、同事很多人都會打電話給他,就沒有打。沒想到第二天,大喜轉為了大悲,網上到處都是羅陽的遺像,真是讓人無法承受。羅陽大學時代的系黨總支副書記、78歲的蔡德麟老太太一直不相信四處求証,最后才放下電話嚎啕大哭。

為有犧牲多壯志。羅陽為中國的科技自主創新事業和當代年輕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鄭教授回憶了羅陽的大學時代,總結了他們這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基因。

基因一:堅守

1978級學生是在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理想中成長的。大學時,即使在除夕晚上,羅陽與班裡的學習委員李兆堅都不回家,堅守在教室裡復習功課。鄭彥良教授說到這兒問了一句,“現在的大年三十還有誰能在教室學習嗎”?

羅陽1982年大學一畢業,正趕上國家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大裁軍,軍費減少,軍工行業不景氣。1990年代軍民並舉,發展民品,軍工的日子不好過,很多人忙著跳槽。但羅陽堅守在601所,一干就是20年!

羅陽當了一把手,為幾個重大項目的研發嘔心瀝血,面對西方技術封鎖,他堅守著,把巨大的壓力全部轉化成攻關的動力。

在遼寧艦上8天7夜,羅陽身體不適,也一直在堅守。鄭彥良老師分析,殲-15試飛,羅陽的信念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他一直緊繃著神經,直到試飛成功。

鄭彥良問,誰能說羅陽后面三個堅守,不是在大學期間第一個堅守的延續和發揚呢?

羅陽班裡有30個同學,其中一個叫黃宏的,得了某種傳染性的疑難病,住院了。羅陽和他的同學自發組織,兩個人一組,一組半天去醫院陪護。在進病房之前,為預防傳染,每個同學都要吃一片大拇指蓋大的白藥片。羅陽是最積極的同學之一,一周排了3次班。

鄭彥良認為,對黃宏的看護,就是對這些學生如何關愛他人、如何組織協調、如何堅守的一種鍛煉。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特寫·側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