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時代先鋒>>特寫·側記
大學老師深情回憶感人肺腑

羅陽成長故事透視杰出創新人才共同基因

2012年11月30日08: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基因四:感恩

搞工程設計,傳幫帶非常重要。

鄭彥良1975年大學畢業留校,就住進了學生宿舍,羅陽他們商量個什麼事,都是推門直接進來。

鄭老師現在最遺憾的事情是,羅陽幾次邀請他去沈飛,他都沒去。“當老師的最大幸福,就是在遠處看著學生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向上走,不能給他添麻煩!”鄭老師認為,羅陽要騰出精力接待他就是給學生添亂。

有學生跟鄭彥良開玩笑:鄭老師,你什麼都好,就是沒教會我們請客送禮,這可對發展不利。

“你就不是在這種浮躁環境裡長大的,趕快回到業務隊伍裡來吧!”鄭老師回敬他。

羅陽所在班的師資是這個專業歷史上最強的。他的本科畢業設計是王浚院士帶的,參與研究“工兵和地雷爆破設計的實驗室”。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非常認真,出色完成了工作,“我們后面的工程施工完成以后,在1989年得到了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因五:內斂

“如果不是走得那麼壯烈,羅陽會像其他從事軍工的同事一樣,默默無聞地走向八寶山。”一般在入學的第一堂課上,鄭彥良會告誡自己的學生,入這一行,就別想出名,想出名就別入行。

羅陽在業務領域的貢獻,鄭彥良教授無法評價,因為很多還在保密期。很多人說,現在的學界、科技界浮躁追名逐利,而鄭彥良說,“我們國防人、軍工人不是這樣的。”

羅陽做事不張揚。同學聚會見面那麼多次,但大家既不知道羅陽已經是沈飛的掌門人、多個重要機型的設計者牽頭人,也不知道他獲得過航空金獎。

國防人就是這樣的。鄭彥良曾經拍過一張照片,一位研發人員摸著無人機尾,無限留戀,“就像嫁女兒一樣。”但無人機還沒有解密,很多80多歲的老科研工作者就要默默無聞地走完此生。這張照片也進入了保密檔案庫。

鄭彥良教授這幾天一直在總結羅陽昨天和今天的因果關系,他是體育委員,身體最棒,是班裡提拔最快的同學,也最早離開我們。“這給人的刺激太大了”。

失眠了幾天后,鄭彥良給很多老師發短信,“告訴自己的同學,警醒自己,保重身體”,他告訴記者,“羅陽這樣的人走了,國家損失很大。”(堵力)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特寫·側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