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時代先鋒>>特寫·側記
大學老師深情回憶感人肺腑

羅陽成長故事透視杰出創新人才共同基因

2012年11月30日08: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基因二:團隊精神

羅陽是恢復高考后第二屆大學生,班裡同學年齡跨度很大,最大的31歲,最小的就是17歲的羅陽。鄭彥良老師經常能看見羅陽與同學李兆堅在“爭吵”,其實他們是在討論問題。學問學問,除了“學”就是要“問”。

當時最火的專業是飛機制造,而羅陽學的是研究飛行艙裡的生命保障系統。他們班同學沒有出太大風頭,但學習都有拼命三郎的勁頭。從剛剛公開的羅陽所在班的成績冊看,成績在90分以上的同學佔40%以上。

“那是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充滿溫暖的班集體。”鄭彥良回憶,羅陽所在班的排球隊打遍北航無敵手。羅陽並不是主攻手,但對組織比賽非常熱衷,經常研究隊裡的戰術,同時忙著張羅越野賽、籃球賽。這對他的能力是一個鍛煉。

上世紀80年代初恰逢出國大潮,但這個班是出國最少的,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擔任了國防工業的老總、司局級以上干部。

“同學感情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校慶聚會的時候羅陽住了一晚就要走,同學也不挽留,知道軍工行業就是這個性質,大家不是吃飯玩樂的關系。但今天,他們全班同學都去沈陽送行了。”鄭彥良說。

所以,“我們的本科生我們的研究生,要用最大的努力,維護好班風,維護好團隊,這對你們的未來有極大的好處!”鄭彥良呼吁。

基因三:純粹

羅陽17歲入大學,是班裡的小弟弟,既非黨員也非學生骨干。那時他在班裡擔任體育委員,身體好,學習棒。工作多年后,他又回到母校攻讀可靠性設計專業的研究生。羅陽的老師們認為,他做事韌性足,與他年輕時候喜歡打排球有關,有種不服輸的精神。

羅陽是單純的人純粹的人。“不吸煙、不愛喝酒,不喜歡官場上的應酬,一身正氣。”在鄭彥良老師的描述下,這位航空報國英模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是個普通同學又如何?“搞自主研發、設計制作,要的是敢為人先、不迷信權威、不唯上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學校的傳統。不然,北航的7項國家科技大獎怎麼能得來呢?”鄭彥良問。他鼓勵北航學生,羅陽的精神遺產告訴我們,一個普通學生,他的生命之花也能璀璨綻放。

羅陽40多歲就成為單位的一把手,很多人評價他“內向”、“敢拍板”。鄭彥良認為,他的學生不是外向的人,在充分討論后,在重大決策中作決定很快,而且一旦決定就絕不回頭,親自抓親手干,所以做事成功率高。

網上的年輕人昵稱殲-15是“我們的戰神”,但其研發挑戰巨大。“艦機融合,就是創新”,鄭彥良教授也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說,面對技術封鎖就是要有這股勁頭。“殲-15上艦兩個月就起飛了,西方艦載機從上艦到起飛需要5∼8年。所以很多外媒都說中國是琢磨不透的國家。羅陽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奇跡!”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特寫·側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