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秀艷
2012年11月29日09: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八大報告中將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指出“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如何理解“三個空間”的具體含義,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歐陽志雲。
安排好“三個空間”有什麼意義
對於發展來說,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大的約束
記者:報告提出“三個空間”,其中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的概念人們容易理解,生態空間的內涵是什麼?
歐陽志雲:生態空間是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以提供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為主的區域。生態空間在保障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空間可以分為兩個類型區域:一是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區域。這些區域主要提供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如水源涵養、地下水補給、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固碳、自然景觀保護等。二是具有重要生態防護功能的區域,即預防和減緩自然災害的功能,洪水調蓄、防風固沙、石漠化預防、地質災害防護、道路和河流防護、海岸帶防護。這些區域通常具有較大的生態風險,生態系統脆弱,一旦受到破壞容易導致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或者自然災害,危及區域乃至國家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安全。
記者:報告用集約高效、宜居適度、山清水秀這樣三個詞分別限定“三個空間”,這該如何理解?
歐陽志雲:對於發展來說,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同樣也是最大的約束。如何高效地利用國土空間,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從現在的情況看,發達地區和經濟較為落后地區都存在對國土空間利用的誤區和問題。比如一些經濟落后地區把寶貴的土地資源當成招商引資的“誠意”,本來需要100畝的生產空間,非要批出200畝,造成大量生產空間的閑置浪費,這當然不能稱為集約高效﹔在新興城市拆舊建新的過程中,貪大求洋,馬路修得像長安街,高樓廣場空空如也,這也不能當成宜居適度﹔在生態原本良好的地方,生產生活空間不斷擴大,原有生態空間被不斷擠壓,植被退化、河流干涸、水環境污染、山體破壞並不鮮見,又怎麼談得上山清水秀。
集約高效、宜居適度、山清水秀三個詞,概括得既通俗又准確。這樣的目標完全可以通過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來實現。正如報告所言,我們要“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把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作為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任務,引導人口相對集中分布、經濟相對集中布局,走空間集約利用的發展道路。同時,更注重生態空間保護,早日重現秀美河山。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