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認為

建美麗中國   靠制度先行

2012年11月26日10: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華文武繪(人民圖片)

核心閱讀

■建設美麗中國,要靠制度先行。包括建立健全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資源環境領域的市場化機制、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在這些制度中,考核制度最引人矚目,也最應該予以重視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廣義的美麗中國建設,最終要達到全體國民的體面勞動、起居安適與尊嚴生活

記者: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如何理解這一概念?

牛文元:我把廣義的美麗中國概括為“三安、兩信、五空間”,所謂三安,即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環境安全﹔兩信即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政府公信﹔五空間即集約高效的經濟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公平正義的社會空間和樂觀從容的心理空間,最終達到全體國民的體面勞動、起居安適與尊嚴生活。

十八大報告提出,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這其實就是美麗中國的具象。通俗說,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質基礎,有美好的生活環境,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以此去引導、塑造和深化精神層面和心理層面的幸福感。

記者:在目前的發展階段,為什麼要強調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牛文元:談生態文明,說美麗中國,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和諧”。從歷史上看,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文明形態,原始文明的特點是淳朴但具有盲目性,對自然構不成傷害。農業文明勤勉但具有依賴性,靠天吃飯,隨遇而安。農業文明有時也會對自然造成一些傷害,但由於程度較輕,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修復。工業文明的特點是進取但具有掠奪性。正是由於工業文明對自然帶來了傷害、損害、破壞,許多方面已經難以修復,因而必須倡導生態文明。

人類新的歷史階段對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既能支撐人類不斷增加需求的發展,也能同時支撐自然環境健康的發展。工業文明200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面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我們必須主動選擇更智慧、更科學的發展道路,這樣的文明方式既要吸取以前文明形態的優點,同時又具有普惠規則,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這就是能充分體現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取各階段文明之長的高等文明形式,同時避免了各階段文明的欠缺。尤其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既反對靠天吃飯的無為,也摒棄人定勝天的錯誤思想,更加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

下一頁
(責編:李晨陽、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