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中國女性砥礪前行,鏗鏘玫瑰一路綻放生命芳華。近日,黨中央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11位女性位列其中。她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書寫了各自的出彩人生。

於漪

   於漪
於漪

  於漪,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出生,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曾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她長期躬耕於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准》。主張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同步創新,主推上海市初級中學語文教改實驗,主講近2000節省市級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開課,其中50多節被公認為語文教改標志性課例,撰寫數百萬字教育著述,許多重要觀點被教育部門採納,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相關閱讀: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於漪:以民族精神鑄學生脊梁  
記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於漪

王瑛

  王瑛,女,回族,中共黨員,1961年11月出生,2008年11月去世,四川巴中人,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原常委、紀委原書記。她奮戰在紀檢監察一線20年,探索創新紀檢監察工作為民服務零距離、干群關系零隔閡、監督監察零空檔、案件查處零擱置、再塑形象零起點的“五個零”工作法,嚴格監督執紀問責,堅決維護黨的紀律、國家法律權威,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她對黨忠誠,鞠躬盡瘁,身患肺癌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09年,以她的事跡改編的電視劇《遠山的紅葉》及大型話劇《紅葉旅途》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榮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相關閱讀:
全國“雙百”評選:王瑛  
王瑛:永遠的巴山紅葉

王瑛王瑛

申紀蘭

      申紀蘭
申紀蘭

  申紀蘭,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2月出生,山西平順人,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山西省婦聯原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平順縣委原副書記。改革開放以來,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全面發展農、林、牧、副生產,帶領平順縣西溝村人治山治溝、興企辦廠,逐浪市場經濟大潮,奮力建設小康新村,西溝村的發展始終走在山西前列。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等稱號。
相關閱讀:
申紀蘭:第一屆全國人大會開在中南海  
申紀蘭:唯一連任十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李谷一

  李谷一,女,漢族,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44年10月出生,湖南長沙人,原東方歌舞團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團長。她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實踐與改革開放進程緊緊相連,用歌聲見証改革開放的豪邁壯舉,用作品抒發祖國的豪情、民族的豪邁、人民的心聲。演唱歌曲近800首,《鄉戀》被譽為“改革開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難忘今宵》給千萬個中國家庭送去歡樂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國》傾訴了對祖國的真情摯愛。40年來始終活躍在舞台上,注重民族聲樂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並載入我國音樂事業發展的史冊,也將激勵中國人民昂首邁入新時代。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演唱獎”、文化部優秀演員獎等。
相關閱讀:
盛世看今時 白首猶韶華  
為傳承花鼓戲 李谷一回湘“尋徒”

    李谷一 李谷一

余留芬

   余留芬
余留芬

  余留芬,女,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8月出生,貴州盤州人,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岩博村黨委書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以發展經濟、富裕百姓為己任,扎根基層、改革創新,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和人才強村戰略,狠抓產業脫貧和產業引領發展,組織動員群眾修路通水、買林場、辦酒場,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產業,使岩博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沒過溫飽線、村級債務纏身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1.86萬元、集體資產達7600萬元、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貴州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相關閱讀:
余留芬:奮進不停步 芬芳滿山鄉  
余留芬代表:村黨組織是帶領農民致富的核心力量

張月姣

  張月姣,女,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10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世界銀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仲裁員,原外經貿部條法司司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原主席。她是第一位世貿組織中國籍“大法官”,長期奮戰在中國外經貿法制建設第一線。參與重要經貿規則協議的談判和制定,審理了大量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投資、貿易爭端案件,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法治形象。參與外資三法、對外貿易法等一系列對外開放基礎性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我國涉外經貿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作出重要貢獻。參與我國和歐美等經濟體長期進行的對外貿易、投資、知識產權談判,並為中國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作出了積極貢獻。榮獲2007年“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張月姣 張月姣

陳馮富珍

   陳馮富珍
陳馮富珍

  陳馮富珍,女,漢族,1947年8月出生,長期在香港政府工作,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首席顧問,第一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的中國人。她積極推動世界衛生組織改革,領導該組織和成員國成功應對埃博拉、寨卡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全球衛生安全與人類衛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積極推動世界衛生組織與我國開展廣泛深入合作,支持我國兩支應急醫療隊成為最早一批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証的國際應急醫療隊,推動中醫藥等傳統醫學逐漸納入各國醫療衛生體系,促成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榮獲“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稱號。
相關閱讀:
陳馮富珍:中國樹立“大健康”理念是很重要榜樣

郎平

  郎平,女,漢族,群眾,1960年12月出生,天津武清人,中國女排主教練、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和其他隊員一起實現“五連冠”,塑造了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勵了各行各業人們為中華民族騰飛不懈奮斗。20世紀90年代以后,她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時期,主動擔任主教練,傳承“女排精神”,大膽改革創新,大刀闊斧起用新人,搭建復合型教練團隊,把中國女排重新帶上巔峰,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等多項世界大賽冠軍。“女排精神”已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勞動模范”等稱號。
相關閱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郎平的使命是傳承  
郎平:唯有中國女排不可辜負

    郎平 郎平

胡小燕

    胡小燕
胡小燕

  胡小燕,女,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1月出生,四川武勝人,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副主席,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成品車間原副主任、銷售主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1998年到廣東佛山打工,自強不息,踏實苦干,在農民工群體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企業一線管理人員。2008年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在“兩會”上提出了保障農民工權益等多項建議。開設“海燕信箱”專欄為農民工維權,積極推廣“小燕成長”職工學歷提升計劃,建立多個公共場所“愛心媽媽小屋”,盡心盡職為廣大農民工服務。珠江電影制片廠以其為原型拍攝了打工題材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相關閱讀:
人民時評:從熊德明到胡小燕

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志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以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療法(ACT)是國際抗瘧第一用藥,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相關閱讀:
一生傾情青蒿素  
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 屠呦呦

樊錦詩

   樊錦詩
樊錦詩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改革開放以來,她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放的矛盾。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相關閱讀:
敦煌女兒樊錦詩  
愛一人,擇一事,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