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关注十九大代表

余留芬:奋进不停步 芬芳满山乡

2017年10月05日14:47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余留芬:奋进不停步 芬芳满山乡

驱车行驶在纵横交错的水泥硬化路上,一栋栋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白墙青瓦楼时隐时现。9月21日,记者来到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清风拂面,穿梭在这片绿海中,感受不到一丝秋意。

可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宜人的乌蒙村庄,16年前却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三分之一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

如今的岩博村,村集体资产达到62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57元,拥有大小车辆160多台;

村民组入户道路全部硬化,家家住上漂亮楼房,森林覆盖率达70%;

适龄儿童入学率、计划生育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近几年刑事发案率为零,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而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正是靠着这位“致富领头雁”,岩博村才成功打了“翻身仗”。

2001年,当时创业小有成就的余留芬当选为村支书。

上任第7天,她就带着村民挖下修建通村路的第一锄。

历时3个月,一条3公里长、4米宽的通村公路出现在村民眼前。

随后,余留芬继续带领村民,贯通了7条通村通组路,总里程28.5公里,彻底让这个贫穷的彝族村寨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

2002年,原村集体所有的1480亩岩博林场,因外地承包人管理不善,急于转手。

此时的余留芬刚当上村支书一年,村集体还欠着几万元外债。她敏锐地意识到,岩博扭亏为盈的机会来了。

借了11万元,又以个人名义贷款6万元,余留芬“赎”回了林场。

果然,一年后,林场盈利几十万元,村里有了第一笔发展资金。

依托林场资源,继续用活资金。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村又建起了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小鸡孵化厂、藏龙山庄……

村级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可余留芬却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要把村办企业做大做强。”她坚信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撑。

这回,她瞄准的是村酒厂。

彝家用传统方法煮小锅酒已有600多年历史,早在2004年,余留芬就张罗建起了村小锅酒厂,年产200吨土酒,市场上供不应求。

2012年,余留芬启动酒厂改扩建,请来国酒大师季克良作为酒厂顾问,村酒厂华丽转型,正式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

村民不但通过资金、土地入股酒厂,还能在酒厂工作。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穿上制服成为工人,收入有了保障,年底还能分红。

“在刚结束不久的酒博会上,我们还签订了500万的订单。”对于未来的市场,余留芬信心十足。

今天的岩博酒业,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产品远销湖南、云南、广西等地。

酒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让余留芬有了新的扶贫“高招”。

“今年我们在淤泥乡的三个村试种了1000亩高粱,效果非常好,明年打算扩大到20000亩。”余留芬通过高价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在满足厂里生产的同时带动村民脱贫。“生产剩余的酒糟,我还免费送给农户养猪养牛。”

如今,余留芬的目光又转向了“农旅一体”发展旅游业,以彝族文化、休闲养生为主要特征的“彝人谷”旅游项目正式动工。

“当支书十七年,岩博的基础不断夯实,现在需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岩博。”现在摆在余留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把岩博的各项事业提升,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

“党建是岩博村起步的开端。”余留芬说,岩博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

好干部、能人就是最大的生产力。以余留芬为领头人的岩博村党委把人才强村作为发展的基础来抓,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引导有文化、懂发展的农村青年向组织靠拢,把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党员引进班子。

短短5年时间,岩博村就培养了3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其中57人获得农业中级职称,带动全村53户农户自主创业。

下一步,余留芬希望通过建设新形势现代化的党建培训,让全国各地贫困村的支书都到岩博来学习、借鉴。并通过打造一个智囊团,给这些贫困村会诊,针对村里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奋进不止的村支书、一个有凝聚力的党支部,如今的岩博村,青瓦白墙水泥道,绿树红花掩亭楼,一批承载共富梦想的好产业蓬勃发展……

在余留芬(左)带领下,村里的酒厂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记者 刘定珲)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关注十九大代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