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张蜀新代表:我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

2017年10月25日14:19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我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

“我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无论是准备讲稿时,还是走完“党代表通道”,张蜀新把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

不太会表达的张蜀新,是FAST工程副经理和党的十九大代表。10月24日,他站在了全世界面前,解读中国天文研究的最新发现,分享后发赶超带来的贵州自信。

“得知要走‘党代表通道’,我就设想过很多种可能性。”张蜀新笑说,“在FAST工作的人,大抵都有一个习惯,遇到很棘手的事情或者难解决的问题,都备有多套解决方案。”

记者想问什么、会问什么?张蜀新的心里,期待多于紧张。

他想用讲故事的方式,寻求更多对于“天眼”、对于天文、对于科技的关注。

张蜀新的讲稿准备了挺长时间,他还时不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说什么。

13时45分,压轴出场。张蜀新和其他3位党代表一同出现,走得不惊不畏。

“我一开始好像忘了和现场的记者问好。”他的语调中有些懊恼,“前面那位党代表忘了,我一紧张,也跟着忘了。”

像张蜀新这样的科学家,长期是在“幕后”的。成为人群的焦点,他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自我介绍,一字一顿,张蜀新说得谨慎。“绝对不能出错!”他的态度像极了做科研工作时的模样。“要是记者问起引力波,那我只好如实回答,这不是天眼的研究范畴。”

好在关注点仍是FAST。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大国重器点赞的话语余音绕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到记者问的是脉冲星,张蜀新心里有谱,自豪地讲述着新发现。

后续的问题与天眼的建设过程有关。原本有些慌乱的情绪,随着“天眼”这个开关,“啪”的一声,自信打开了,话匣子也收不住了。发言时间原本是3分钟,他足足讲了7分钟。

他讲了“天眼”建造得有多么不易。其实是说,梦想的实现不易。

张蜀新回忆,南仁东老师常会爬上一百多米高的馈源塔。“他当时快70岁了,很喜欢到长达1.6公里的围梁上散步。”他将南仁东的这一举动解释为:他用他的方式拥抱FAST,拥抱他的梦想。

他讲了南仁东的梦想。那口被人们亲昵唤作的“大锅”,其实是几代天文人的梦想。

张蜀新说,正是因为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才让造大望远镜的梦想能够成真,“我们的梦想跟祖国的梦想是契合的。”

在“党代表通道”上,在张蜀新讲述中,观众们和记者们更加清晰地明白:5年中,那些挂着汗珠的成就、那些沾着泥土的幸福、那些负重前行的付出、那些推动进步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主持人委婉提醒,超时过久。“南老师仍然有很多愿望和梦想,需要我们后一辈的天文学者帮他实现。”张蜀新坚持说完这句。

走完通道,眼见他还带着会场上的热乎劲,记者问,现在什么感觉。

“完成任务了吧。”他笑了,像是又攻克了某个科研难题。

(责编:唐心怡、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