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07:58 来源:山西日报
薛晨阳代表(右)在“党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李联军摄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人民大会堂一楼中央大厅的“党代表通道”再次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目光。来自中北大学的山西代表薛晨阳,带着砥砺奋进的信心、昂扬奋发的壮志,在通道上接受了香港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向世界展示了来自山西的高精尖技术,展现了山西勇于创新、开放自信的崭新形象。
党代表通道,是十九大设立的一个新的开放环节,在党代会历史上尚属首次。一周的会期内,分别在开幕、代表团开放日、闭幕组织三场采访。与前两场不同,第三场采访安排在大会闭幕后党代表走出会场的间隙。薛晨阳是本次大会我省唯一走上通道的党代表。
虽然大会即将闭幕,但中外记者聚焦党代表的热情不减。上午刚过11时,在党代表们离开会场的必经之路——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一大批中外记者早已将自己的设备调整至最佳状态,等待最后一场“党代表通道”的采访。
12时20分许,党的十九大在《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随着代表们精神焕发地走出会场,第三场“党代表通道”正式开启。薛晨阳与中国女排运动员魏秋月、京剧演员孟广禄第一组走上采访席。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华文明发源地山西省中北大学的薛晨阳。我们团队主要从事可以上天、可以下海的传感与测试技术研究。”尽管与“大腕”同组,但薛晨阳的自我介绍毫不逊色,引来场内一片惊叹声。
进入提问环节。香港中评社记者一连向薛晨阳抛出两个问题:“我们知道最近五年中国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习总书记在报告中也特别提到天眼、蛟龙、悟空、墨子等等。我们也注意到,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上天下海的高科技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具体联系,可否请薛代表跟我们说一说。另外,中国军用科技在民用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门槛?”
站在聚光灯下,面对中外媒体的镜头,薛晨阳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他侃侃而谈:“首先,高科技项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高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比如航天用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现在已经广泛民用,北斗导航也运用于共享单车。再举一个我们团队的例子,我们前期研究的芯片式电子水声传感器,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技术,可以非常灵敏地聆听大海的声音以及应用于海底观测网。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301医院王卫东主任跟我说,你们这样的尖端技术能不能听到人体内部非常微弱的声音?我想人体就是一个大水缸,它的密度与水相当,利用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做了针对性的创新研究,研究出芯片式的电子听诊器,经实验测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听到人耳不易分辨的声音,将这些数据上传网络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得到人体健康的信息,目前这个技术已经进入市场化。”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薛晨阳说:“我们也希望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但还存在两个壁垒:第一,我们研究的项目是非常明确的目标导向型的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这些技术如何推广到市场。第二,市场推广不是科研人员的强项,所以科研人员没有主动去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随着认真学习和落实十九大报告,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新时代要有新担当,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努力让尖端技术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谢谢!”
短短3分多钟,薛晨阳用有理有据、有感情有故事的回答,让中外媒体对山西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少媒体评价,在他们的认识中山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没想到山西科技人才济济,还有强大的高精尖技术,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记者 杨文)
相关专题 |
· 十九大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