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两场采访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表达共同心声——“以学生为中心”

2017年10月23日10:00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以学生为中心”

今天,在十九大新闻中心先后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和一场集体采访中,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教育。

在上午的以“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的记者招待会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代表介绍了教育领域的多项惠民措施。下午集体采访的主题则更加集中:教育综合改革。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采访活动中,两场活动谈及同一个问题的情况并不多,这样的安排足见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切。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工作者如何回应这份期待、这份信任?教育工作者代表在现场结合十九大报告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要有体贴入微的暖心。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身为80后的徐川代表从2008年至今,一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他用为学生奉献大餐的比喻解释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以心换心”的理念转变思路,通过网络平台与10余万学生进行深入内心的交流的办法。思想政治工作在他的平台上,润物无声地滋润着高校学子成长。

——要有坚守讲台的恒心。十九大报告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留不住老师是乡村教育的痛点。黄俊琼代表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贵州省镇原县江古镇中心小学,她亲身体验了党和国家为乡村教师提供的教师国培计划、教师周转房、乡村教师津贴补助等政策,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扎根深山的决心。

——要有敢为人先的信心。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公平”。2014年以来,上海市作为试点市推行高考改革,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代表回顾了上海市如何秉持公平的理念请家长、学生共同全程参与改革,并享受改革红利的经历,表达了敢于探索的勇气。

——要有创造一流的雄心。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郑州大学作为日前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的三所地方大学之一备受关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代表认为,入选“双一流”不仅是对过去荣誉的总结,更是一个建设的新起点,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要有言传身教的匠心。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代表,2010年开始连续三批持续援疆,他提出,让职教生走进合作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以及工人对工作、对岗位执着追求精神,从而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做“工匠精神”。

——要有综合改革的决心。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李希贵代表分享了他们学校课程体系创新的做法。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该校全校4359名学生有了4359张课表,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开发的268个学科课程、30个综合课程和70个职业考核课程,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路径。

记者注意到,上述每一位代表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学生,这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落脚点。

“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 李希贵代表的一句话体现了教育界党代表在谈到本职工作时的一种态度:“以学生为中心”。

“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我们则发现在某一领域有个性、有专长甚至痴迷于这个方向的青年,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李希贵代表说。

(记者 张世光 沈刚)

(责编:沈王一、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