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推进教育改革迈向纵深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教育综合改革”集体采访

记者  丁雅诵

2017年10月23日05: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以“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的第六场集体采访活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6位十九大代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高考改革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

在深化教育改革中,高考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直面挑战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应如何应对?

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上海实现了首届新高考的平稳落地。虞丽娟说:“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内部的联动。在高中阶段,我们实施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就大学来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大学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根据考生考试科目的选择,组织大学设置相应的专业组,以此撬动大学的人才培养改革。”

“高考改革的探索,让学生慢慢找到了自己、唤醒了自己,走向更加适合其发展的专业之路。”李希贵介绍,今年9月份开学,北京十一学校全校4359名学生有4359张课表。通过学校开发的268个学科课程、30个综合课程和70个职业考核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路径。

推进“双一流”要实实在在去干

前不久“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对此,刘炯天表示,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次名单的遴选有一套严格的准则,所以结果是值得认可的。但任何制度设计都有适应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双一流”建设推进,办法和规则还会不断完善。

“归根到底,‘双一流’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用来干的,不是排位,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建设。”刘炯天说,“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我们要做的必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高校思想政治课不接地气是个老问题,许多任课老师做了一些新尝试,该如何看待?徐川认为,对此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要肯定那些勇于直面问题的尝试,多给一些包容和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保持头脑清醒,所有尝试、教学手段的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和目标。衡量一堂课或者思想政治工作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用了多少种花样。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发力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无疑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刘志怀表示,就学校层面而言,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老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第三要在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工匠精神。就社会层面而言,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社会消除对技术和劳动的歧视,同时还应该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制度层面来保护工匠精神。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23日 08 版)

(责编:王政淇、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