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11:29 来源:海南日报
薛宅村种桑养蚕的村民正在查看蚕茧。记者 易宗平 摄
10月21日,明媚的阳光照耀着绿意盎然的桑园,片片桑叶迎风摇曳,发出天籁般的声响,似乎在演奏美妙的乡村交响乐。这里是儋州市木棠镇薛宅村。
桑园、三角梅、绿壳蛋鸡,可为村民提供短期收入;龟、蛇养殖,则可提供长期收益。薛宅村多个产业基地正呈遍地开花之势。
如何发展乡村经济?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凤驹一直在思考和摸索。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后,薛凤驹对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说,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薛宅村共有600多户、3000多人,其中有202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000多人。“在这样的人口大村,发展产业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因户制宜,将短期收入与长期收益结合起来。”薛凤驹说。
近两年来,在省市多个部门支持下,薛宅村引进种养企业建起了一批产业基地。
今年52岁的村民薛良杰去年初在政府引导支持下,种了8亩三角梅。“今年6月,我卖三角梅赚了2万多元,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钱哩!”薛良杰咧开嘴大笑起来。
尝到增收甜头的薛良杰,今年又“盯”上了种桑养蚕这个短期就能见效的产业。
薛凤驹说,勤劳肯干的薛良杰种植的5亩桑园,第一造蚕茧纯利润就超过1200元,比其他桑蚕农户单产效益高。因此,薛良杰被推举为薛宅村18户种桑养蚕户合作组组长。
除了短期见效产业,薛宅村还发动一批村民发展长期才能收益的产业,诸如养殖龟、蛇等。
村里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薛庆丰养了200条水律蛇。“现在蛇价不错,但我舍不得卖,这是种蛇,至少要让它们繁殖600条。”他有点羞涩地笑道,“多花几年功夫打基础,以后可以与其他村民合伙建‘蛇庄’,等我有了大钱,再考虑找一门好亲事。”
养了150只金钱龟的村民薛文华说,平时用钱依靠橡胶、南药及务工收入,这批龟可以养殖几年,到时候由公司回购,收入会更高。
薛凤驹透露,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海南薛宅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运行,流转了村集体土地200亩,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村里更多农户依靠产业增收致富。
政策利好为薛宅村带来更多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木棠镇党委书记吴启养对未来充满了希冀: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支持薛宅村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已实际投资近500万元。他表示,该镇着力于“旅游+农业”,将薛宅村打造成富有北部湾火山岩文化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共享农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对全镇农村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记者 易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