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稳中向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情况

2017年10月22日08:4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稳中向好

港珠澳大桥上的“中国结”造型桥塔。新华社发

工人在北汽集团黄骅分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发

10月21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张勇、宁吉喆介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五年经济成就辉煌,预计全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

何立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就业和脱贫两大关乎民生福祉的指标尤为亮眼。纵观世界文明史,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取得如此伟大的卓越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审时度势形成的经济政策框架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趋势继续巩固,预计全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并能够争取更好的效果,今年底经济总量将超过80万亿元。

中国经济为什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给出了很鲜明的答案,第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在解决实际困难矛盾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力地指导了实践;第三,我们有强大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第四,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超强的执行力。

直面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和解决方案

何立峰: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还任重道远等。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深层次原因,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和解决方案,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逐一加以解决。相信通过解决这些矛盾问题,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段、不同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张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为下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指明了方向。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应该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硬件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软件就是加强认证、认可、标准等体系建设。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更愿意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五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大力度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激发民企活力

张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发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支持和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特别是要解决现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是“不能投”的问题,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门槛,特别是制定负面清单,使市场更加透明,民营企业自主决策权更大。二是“不愿意投”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建设政府信息平台,特别是诚信体系,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不敢投”的问题,要加大这方面的督查,同时要保护知识产权,要培育企业家。四是“往哪儿投”的问题。转型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政策的引导,进一步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产业链长、增长前景好的领域。

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把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使它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继续推进去产能,防止违规违法产能死灰复燃

宁吉喆:去产能的任务还要继续推进,特别是要防止违规违法产能死灰复燃。要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使先进的供给能够满足现在还满足不了的需求。我们的钢铁产能虽然大,但是实际上每年还要进口一千多万吨。要通过加强技术改造,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提高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中国的钢铁工业由大做强。要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继续振奋精神,加快改革创新,使钢铁工业更好地适应国内现代化的建设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 张翼整理)

(责编:沈王一、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