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吉林日报评论:中国以昂扬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17年10月21日09:05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中国以昂扬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我要修葺这历史的舞台,预备排演历史的将来。我们将来的历史是首歌,还歌着海晏河清的音乐。”

闻一多先生90多年前的诗句,也吟唱出今天中国人的集体心声。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这样庄严宣告。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

一个民族的“舞台”情结,穿越风雨,横跨百年。只是今天,它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是触手可及的事实!

一个民族为何如此渴盼“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她如何走近?在“世界舞台中央”她又将如何演绎自己的精彩、接受世人的瞩目?

读懂中国“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

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与会外国友人时说:

“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国共产党领袖这一席发自肺腑的“中国声音”,让现场与会的外国代表“秒懂”了这个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

以中国文化情怀为经,以世界文明视野为纬,就会交织出一个宏大深远的价值坐标,凸显出当下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我们的事业,“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牵连着56个民族13亿人口大国的现实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植根中国大地上的瓜熟蒂落,也是人类最古老文明体生生不息的“旧邦新命”!它蕴含着亿万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的艰辛与执着,承载着一个古老文明再现汉唐雄风、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的光荣和梦想!

“中国力量”牵动世界发展重心东移

10月16日,十九大召开前夕,中车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下线,即将登陆美国。至此,“中国造”高铁已在全球五大洲数十个国家高速驰骋。

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从制造到创造,中国高铁的成长,隐喻了整个中国制造、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高铁出国到神舟飞天、从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交付使用、从支付宝到共享单车……从铸就国家实力新高度的一系列“大国重器”,到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新四大发明”,都完美地诠释出中国模式的蓬勃生机。

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从改革开放以来扶摇直上,连续超过法、英、德、日等诸强,在2009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30%左右,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中国学者李志军认为:“如果说欧洲崛起是千万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美苏崛起是1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那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10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其潜力之大可想而知。”

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

牵动人类发展的重心向东位移的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道路”造就“中国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人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使用的高频词,其中一个就是“定力”:战略定力、政治定力、发展定力、前进定力、改革定力……政治家有定力,就能谋深、行稳、致远。人若无恒,百事莫成。

中国共产党的定力,来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自对民族复兴使命的担当,来自久经实践检验的“四个自信”,但同时,它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座。

耶鲁大学学者斯蒂芬·罗奇在CNBC新闻节目中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实施能力,值得美国学习。无独有偶,意大利前总理蒙蒂也说过:“中国的长期规划令人羡慕。西方的多党竞争决定了西方的政客只关注眼皮底下的选举,而不是子孙后代的福祉。”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台湾《旺报》曾刊文指出,中国的政治框架决定了执政党向全体人民负责,避免了党派恶斗的内耗,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国家长远发展,实现国力持续不断的累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发挥,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的快速转变;也在国家治理上探索出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办成别人想办却办不成的大事,解决别人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难题。扶贫攻坚,让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民生兜底,建立起覆盖13亿人的全世界最大社保体系。中国道路,成功规避了给众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带来灭顶之灾的“拉美陷阱”。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全新选择”

“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中国古人对社会治乱循环的观察总结,似乎也吻合着时下的世界景象。

近年来,一直以终极胜利者自居、并高唱“历史终结”论调的西方文明,开始遭遇一系列靠自身逻辑无法应对的灾难性危机:金融海啸余波不绝、恐怖袭击变生肘腋、民粹主义沉渣泛起、福利模式不堪重负……

就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乱象频生之际,中国之“治”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道风景,成为发展中国家倾慕模仿的发展标杆。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有68%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认可中国特色道路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方案”要比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更具借鉴价值。

尼日利亚《先锋报》发表文章称,尽管中、尼两国都是二战之后建立的新政权,但是中国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好像比尼日利亚早建立新政权一个世纪”,尼日利亚应该向中国学习如何发展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也前所未有地渴望走近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创办、丝路基金成立、人民币“入篮”、G20杭州峰会召开……一系列以中国为主角或主场的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方案”已晋升为“国际共识”,“中国计划”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事业,“中国力量”已经成为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之源!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局外人到参与者,从无足轻重到动见观瞻,从融入世界到推动世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登高临顶、迎风揽辔的中国,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深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英雄心事浩茫无边!

放眼当下的世界,人类面临诸多的共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有责任也有能力再次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无意于凌驾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这些祖先留下的智慧,正融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力推动着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命所归,当仁不让!

通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征途,并非红毯铺成,“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华民族必将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发出中国声音,领舞人类文明!

(责编:唐心怡、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