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5:41 来源:解放军报
“作为从事药物研发的军队科技工作者,必须把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到捍卫国家安全、护佑军民健康的伟大实践中。”——李 松
“建设世界一流军事科研机构,最重要的是产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前不久,在军事科学院组织召开的军民融合式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院士座谈会上,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该院研究员李松,一口气提出了方向任务、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前瞻性思考建议和针对性解决思路。
“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在思考创新成果向应用实践转化。”该院领导介绍,作为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发现创新团队”的总设计师,李松的科研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战略需求展开。
“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关系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性药品研发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04年,我国各地H5N1禽流感疫情频发,但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用药“达菲”供不应求。关键时刻,李松团队自主研制的抗流感药物“军科奥韦”获得军队规范药品审批制度后的第一份新药证书——“军药001号”。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独辟蹊径改进关键生产工艺,按时完成50万人份的国家储备任务。2009年H1N1流感袭来时,李松团队又一次展开应急攻关,迅速将药品产能提高30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储备任务。
思考不停歇,创新的步伐也从未停歇。这些年,李松和他的团队在创新的花园中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世界首创适用于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已惠及3000万人次的适龄流感患者;开发新型抗流感病毒特效药“帕拉米韦注射液”,成功救治近万名流感危重患者;为应对超级细菌蔓延势头,研制出抗超级耐药菌感染新药“替加环素”,上市后已成功救治18000余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