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13:5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八大已胜利闭幕。“生态文明”纳入党章,“美丽中国”首现大会报告。年末冬初,这两个充满诗意的词组犹如春风拂绿暖入人心,并继续受到党员代表乃至广东群众百姓关注热议。
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褐色文明”曾经引领了经济飞速增长,但粗放的增长模式也一度制约可持续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广东近年步步探索,破解发展难题——强调生态平衡的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纸成文,珠江流域“污染整治”初战告捷,延绵珠三角的荫荫绿道成为绿色发展的纽带,大批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换来了更多蓝天与清新空气……
多年的实践印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论断,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支撑,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美丽广东在行动。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去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到2015年,全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主要江河和海洋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到2020年,广东省要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基本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方向之变:走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之路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路,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10年来,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越来越重视。而敢于先行先试的广东,也对此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
在当年波涛汹涌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令广东找到了答案。
汪洋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省委省政府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2008年底,《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强调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