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

人民网记者 杨雪梅 赵婀娜 张贺 孙秀艳 申琳 魏贺

2012年11月15日06: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文化强国 激发人的创造活力

文化由人创造,人是文化发展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激发蕴含在人民大众中的创新潜力和创造热情,才能使文化始终保持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代表说:“这个论断深刻把握了我国文化发展总的态势。落实这一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总体上我国文化实力还不够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创造活力不够。“有外国友人问我,哪一部作品能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我还真讲不出来。这就表现出我们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重,继续深化改革对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

柳斌杰说:“不仅仅是转企改制,我们还要进一步建立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对束缚人的体制、机制要改革,要让每个文化企业、每个文化人的创造活力得以发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代表曾带领她的团队将中国篆刻艺术成功推向世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说:“这些年中国文化能够繁荣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为艺术工作者营造的宽松的创作空间和环境。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就需要继续改善和扩大目前宽松的创作环境,减少束缚,艺术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既要弘扬主旋律,也要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柳斌杰建议,下一步要具体制定鼓励创新的文化政策。“允许在文化上标新立异,使聪明才智尽情发挥,真正将百花齐放的方针贯彻到创作生产里面去”。

湖南红网董事长舒斌代表认为,激发文化创造活力,需要以人为本,扩大群众接触和参与文化的渠道。他说:“人民群众就是创造的主体,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能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让人民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切实增强文化创造力,一是要鼓励创作者锻造崇高思想、凝聚核心价值、提高创新能力;二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传播核心,提升文化影响力;三是要改变产业结构,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所有制分割等阻碍,给予文化生产者足够创新空间,以创意为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高巍、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