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14:35 来源:广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新的阐述,作出了新的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广西的重大战略和既定目标。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基础,以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支撑,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以培养一批文化领军人才为保障,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使广西文化建设在西部地区在全国乃至在东盟打出品牌、创出精品、闯出天地,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改善民生,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了社会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两个重点,首次将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重,并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近年来,广西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和保障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亦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需要我们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来抓。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和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重要论述,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从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安全型社会。当前,广西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一方面,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区人民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继续推动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重点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把广西真正建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