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必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田必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012年11月12日15:56    来源:检察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首次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宣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宣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10年来,随着公推直选、差额选举、党员主体地位彰显、党务公开等热题步入政治生活,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政治实践,“党内民主”基因已经融入党的生命和使命之中,其蓬勃的民主活力已激荡出深远的效应。

■公推直选逐步推广

历史定格在2003年12月7日。这一天,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开全国之先河——直选镇党委书记。时任该区区委书记的李仲彬直白地告诉大家:“谁当镇党委书记,广大党员说了算!”除了在外打工一时回不来或是卧床不起的党员外,全村639名党员早早赶到选举会场,倾听党委书记候选人刘刚毅和李勇“决一雌雄”的演讲。然后,那些布满老茧、尚留泥土气息的手庄重地投下选票。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直接选举产生的试点此后不断被复制,成为党内民主一大亮点,获得制度的推导。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2007年10月17日,在党的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透露,5年来全国有300多个乡镇开展领导班子直选试点,其中在提名阶段实行“公推”,即组织推荐与党员推荐相结合产生候选人的做法,已得到普遍推广。

党内基层民主选举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行,公推直选试点带来的鲜活经验,为修改党章提供了实证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确认了基层直选试点成果,并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在“公推直选”扩容提质的民主实践中,“南京模式”成为全国的样本。2009年8月底,南京市的363个城市社区全部采用公推直选方式选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此举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并直接影响中央决策。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逐步扩大“公推直选”范围。

“公推直选要过九道关,经过广泛的报名后,参选人将驻点调研,参加公推大会,接受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提问和辩论,然后是党工委票决,最后是选举大会”。南京的8万余名党员、近270万群众共同演绎大规模直选。2010年5月,南京806个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之上一年全市363个城市社区的实践,南京成为全国首个在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全面实现公推直选的城市。

专家认为,直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机制,增强了党的凝聚力。调查表明,在基层党委直选中,党员参选率超过85%,党员群众对“直选”做法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7%。

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可以预见,基层直选之路将越走越宽。

■差额选举的演进

纵观十年党内民主演进的历程,差额选举无疑彰显了党内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民主和民意的基因,不仅体现在基层党组织的选举中,也融进了十七大“两委”(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的产生过程。

据报道,从2006年7月到2007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60多个考察组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3万多张民意调查表。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中如此大规模地检测十七大“两委”提名人选的民意“指数”,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资料显示,“差额选举”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三大,此后,中委和候补中委的差额选举比例最多时超过10%,后来差额比例统一为5%。而十七大“两委”选举差额比例都超过了8%,在十七大代表选举中,差额比例达到15%。十八大代表选举中,差额选举比例更是超过15%。

这些变化,以及从去年10月以来,江苏、黑龙江、广东、湖南等地省委常委以差额选举方式产生,显示了党内民主再一次得到深度推进。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实习)、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