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有力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法治建设有力保障党的执政地位

2012年11月10日13:45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十八大报告用专门一章第八章,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六个字,也成为今天讨论的高频率词。

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作了统计: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用了两次,一个小自然段,94个字;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出现了15次,7个自然段,共1398个字。“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加以强调和谋划,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李军说。

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不可扭转的生态灾难。

对这一情况,这些年来,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十六大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生产方式,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入十八大报告。

“党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实践和理念的总结,也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李军说。

贵州省委副书记陈敏尔代表说,贵州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后发赶超。但在工业化过程中,贵州可以避免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使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实际上,贵阳正在进行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优良双赢的实践。2007年以来,贵阳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与此同时,单位生产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制度、法治来保障。”李军建议,在十八大报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部分,增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的阐述。

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

“法治”两字在十八大报告中不时出现,法的精神更是贯彻和体现在报告的方方面面。这引起了代表们的热切关注。

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这表明,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法治被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下一步我国法治建设的力度将会更大。”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代表认为。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捍卫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义不容辞。” 郑红说,检察机关应乘势而上,始终坚持宪法定位,依法行使批捕、起诉职能,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切实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努力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筱筠深有同感。她认为,党越是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保障。

“依法治理是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又要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形成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既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又要规制权力的滥用,维护法律的权威。”韩筱筠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各项事业都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郑红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极个别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极少数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部分地区执法司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郑红表示,检察机关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既要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又要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深入分析职务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案原因,针对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主动向党委政府、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提出预防建议,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记者周斌)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实习)、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