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委書記孫兆林:讓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葫蘆島市委書記孫兆林:讓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人民網記者 文鬆輝

2012年11月16日11:2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十八大代表、遼寧省葫蘆島市委書記孫兆林。
十八大代表、遼寧省葫蘆島市委書記孫兆林。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十八大報告裡面這點給我的感受最深。”十八大代表、遼寧省葫蘆島市委書記孫兆林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我願意和你聊聊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話題。”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同志向大會作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提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居家養老”創新社會養老模式

隨著“人口紅利”時代漸行漸遠,今天抑或明天的老人,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孫兆林結合實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居家養老”新型養老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的問題。

孫兆林告訴記者,近年來,尤其是十七大以來,葫蘆島市高度重視老齡化養老工作,探索出了“居家養老”新型養老模式,使老有所養成為現實。目前,在葫蘆島市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城鄉的老年人家庭自我照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與機構養老服務為一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這一做法也在葫蘆島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贊譽,社會效果顯著。

“‘居家養老’不是簡單的‘政府包養’,而是由政府出資聘請輕度殘疾人、‘4050’婦女來照顧重度殘疾人和空巢老人。”孫兆林介紹說,在葫蘆島,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和“4050”婦女就業比較困難。輕度殘疾人找不到工作,“4050”婦女因為要照顧孩子或老人,也無法離家外出打工,這部分人群的家庭一般都比較貧困,經濟和精神壓力大。政府招聘這批人,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的方式,由政府出資,請她們當保姆,照顧那些重度殘疾人和符合照顧條件的老人,一方面解決了她們的就業難題﹔另一方面也使“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實現了全覆蓋。

“ ‘居家養老’的好處體現在一舉多得、一舉多贏。‘居家養老’服務員選聘,弱勢群體優先。”孫兆林說,“居家養老”創新了社會養老模式,它兼顧各方需求,一方面解決了就業困難的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減輕了政府整體救助額度﹔另一方面緩解了日益嚴峻的社會老齡化養老問題,實現了“居家養老”的全覆蓋。

孫兆林認為,“居家養老”是養老工作的創新之舉,這種模式將使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也將有力促進“老有所養”目標的實現。

要讓棚戶區居民“住得進、住得好、住得穩”

談到“住有所居”的話題,孫兆林說起了棚戶區。“棚戶區大多是50年前‘先生產,后生活’的‘遺物’,有人形容它是‘城市裡的農村’。這些當年為了加緊生產而修建起來的簡易房子從未翻修過,幾乎全部是一片片低矮破舊的危房。棚戶區成了城市危房集中區域的代名詞。”他說,““隨著那些棚改小區的建成完工,越來越多的群眾將入住棚改小區,怎麼樣讓棚改居民住得進、住得好、住得穩,將是擺在各級黨委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

孫兆林隨后向記者介紹了葫蘆島市棚戶區改造的情況。他說,棚戶區改造是葫蘆島市的“一號民生工程”,葫蘆島舉全市之力,全力推進、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成效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特別是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涉及12片,4.2萬戶,佔全遼寧省任務的29%,為遼寧省最多地區。

為了解決棚改居民“住得進”的問題,葫蘆島正在下大力做好住房分配工作,真正做到陽光操作,公平分配,切實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為了讓棚改居民“住得好”,葫蘆島在棚改小區建設伊始,就提出了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精品安居小區”的棚改要求,因此,在棚改小區建設過程中,葫蘆島加大了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不僅建設好水電、供暖、供氣等配套工程,還著力加大了棚改小區學校、醫院、商場等公共設施的建設力度,棚戶區居民入住后,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可以在小區裡得到滿足﹔為了讓棚戶區居民“住得穩”,葫蘆島從解決棚戶區居民就業工作入手,採取幫助“4050”棚改居民解決公益性崗位、與周邊企業簽訂就近就業用工合同等措施,為棚改居民就業、增加收入創造了條件。

孫兆林最后說,“棚戶區改造,不單單是建幾座樓房,而是切實改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棚戶區居民的生活質量,這就需要各級黨委把棚戶區改造工作做得細之又細,真正讓棚戶區居民住得進、住得好、住得穩。”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