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芬代表:為都市型現代農業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孫素芬代表:為都市型現代農業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2012年11月15日10:52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孫素芬代表

  由於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每年耕地在逐漸減少,而我國每年僅養活新增人口就需要增加1200萬畝—1500萬畝土地。自然資源稀缺,而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衣食住行需求持續增強。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孫素芬代表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非常重要。她建議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為北京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孫代表說,北京是一個擁有2000余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但耕地不足300萬畝,人多地少、水資源緊缺。在有限的資源中實現產出最大化,迫切需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突破農業發展瓶頸。綜觀世界城市的發展歷程,農業是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並且具有高科技、高產值的發展特征。像紐約發展起“樓頂農業”,日本開發出“高樓田地”和“地下室農場”,實現科技手段發展城市農業。

  “與以往不同,農業已經不再局限於解決溫飽問題。”孫代表說,北京農業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包括應急保障、生態休閑、科技示范等功能。這對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孫代表建議,加快構建能實現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等功能的北京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明確產學研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中的職責定位。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科研院所是農業知識創新的主體,高等院校是農業知識傳播與知識創新的主體。另外,為了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國家強調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但在當前大多數涉農企業創新能力還明顯不足的現實情況下,對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認識切不可片面,在政策的執行層面也不可一刀切。隻有建立起良性互動的產學研結合的合理機制,才能為北京市的農業科技創新活動增添更大的活力。通過發揮合力開展科技創新,才能培育和壯大北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競爭力,掌握農業發展競爭制高點和主動權。(記者 徐飛鵬)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李晨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