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代表:呼吁建立晉劇“傳習所”--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謝濤代表:呼吁建立晉劇“傳習所”

2012年11月14日02: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謝濤代表  記者姚奕攝
謝濤代表  記者姚奕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姚奕)十八大代表、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謝濤在京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她帶來了舉辦晉劇“傳習所”的建議,希望能夠有利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謝濤被稱為“晉劇第一女老生”,也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她表示,對於十八大報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關於文化建設的論述。比如,報告中提到,“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謝濤認為,現在有的人談到傳統文化,常常有個誤區,認為傳統文化不被年輕人接受、年輕人也不喜歡。這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為年輕人接觸傳統文化提供平台、沒有給年輕人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傳統文化放在一個平台上,讓大家認識。她舉了親身經歷為例:自己曾把晉劇帶到北京知名高校演出,原來還擔心學生們不接受,事實上卻很受歡迎。

“把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當包袱背,不對﹔把傳統文化當包袱扔,也不對。”謝濤說,一些人說起傳統就是排斥的態度,卻能夠對外來文化品牌如數家珍。而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謝濤的劇團在法國演出時,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對於這一點,她也很意外。法國的觀眾告訴她,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看懂了,道理跟欣賞歌劇是一樣的。“觀眾說,他們也聽不懂意大利語,但並不影響欣賞歌劇。晉劇的語言雖然聽不懂,但戲曲的豐富舞台表演,讓觀眾們同樣看懂了。”

對於文化體制改革,謝濤也談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文化體制改革的前景是非常好的,體制機制上都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們國家的文化發展。但要堅持不能一味迎合市場,否則可能會走一些彎路。藝術作品有其特殊性,可能現階段看不到經濟上的回報﹔但在社會效果上,一出好的作品卻可能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我們團現在一年的演出有400多場。對於我來說,可能更多的時間是在演出,而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編排新的劇目。”謝濤認為,晉劇的發展,需要通過大量的演出來走向市場,也需要一批人沉下心來進行創作。所以她建議舉辦晉劇“傳習所”,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投入,聚集一批人才,專心投入到傳統劇目的收集整理和新劇目的創作中去。

謝濤說,傳習所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對傳統劇目的搶救性保護。晉劇的國家級非遺傳人有十多位,卻隻有自己一個人是在職的,其他人的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她坦誠地舉例說:“我所掌握的戲大約有50多出,我的老師會100多出戲。老師的老師,會200多出戲。”現在掌握200多出戲的前輩年事已高,如果不能及時通過音、視頻資料,將他們所知的戲保存下來,意味著很多劇目就失傳了,那將是晉劇文化的損失。如果能請他們在傳習所,把自己所知傳承給后人,就是對傳統劇目的搶救性保護。

“傳習所這個團隊不用太多人,哪怕隻有幾十個人也夠了。讓大家沒有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能夠專心投入藝術創作。”謝濤說,她期望劇團堅持走市場化的道路的同時,也能夠順應戲曲藝術的規律,實現兩方面相輔相成。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高巍、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