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短短的一句話,既是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殷殷挂念,也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重承諾。
10年來,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我國織就起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看得起病、用得起藥、養得起老不再是夢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安全感。
勾畫全覆蓋普惠生活新圖景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從國有企業擴展到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從單位職工到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從城鎮到農村,社會保障這棵大樹枝繁葉茂,成為十幾億國人遮風擋雨的保護傘。人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勾畫出全覆蓋普惠生活新圖景。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不僅提出了未來社會保障發展的宏偉目標,也明確了在我國當前國情下推動社會保障前行的具體方向。
“要不斷擴大覆蓋面,將符合條件的人員都納入制度范圍,做到應保盡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代表表示,加快擴大基本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才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風險,從而保証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山西大同市委書記豐立祥代表指出,低收入群體是社會保障的“短板”,要全力推進大救助體系建設,真正把有限的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到那些最需要、最期盼、最困難的群眾中去。同時,他認為,“可持續既是方針,又是重點。”社會保障既要解決“有”的問題,又要解決“好”的問題。要在低有所保的基礎上,實現困有所救,增強社會保障資金的支付能力。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病有所醫”,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夢想。而今,夢想照進現實。
“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僅用10年時間,就實現了全民基本醫保,被國際社會譽為‘中國速度’。”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代表介紹,全國參加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全民醫保框架基本建立,為百姓構建了抵御疾病經濟風險的安全屏障。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
10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發展,讓我國農民開始告別“小病拖、大病扛”的歷史。城鎮居民醫保的全面推開,重點解決了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學生以及流動人口的參保問題。
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和核心。經過3年改革,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兜底,商業健康保險及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中國特色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形成。隨著這張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的搭建,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青海西寧市東關大街慈幼社區黨總支書記陳風蓮代表感觸最深:“參保居民看病住院有醫保報銷,現在還能先住院后結算,低保戶等還能享受民政救助。這樣的好事,真是辦到老百姓心坎裡了!”
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其中,就包括養老保障。具體而言,首先是完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同時改革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我國養老保險總計覆蓋人數已超過7億人,所有城鄉居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由職工養老、新農保、城居保三大社會養老保險構成的“制度組合”中對號入座。短短3年多,我國實現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無到有、再到制度全覆蓋的歷史性跨越。
“政府發‘工資’,養老不犯愁。”湖北黃石市委書記王建鳴代表指出,從養老保險制度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城鎮職工,還包括農村農民、沒有工作的城鎮居民,廣大農村地區老年人親身感受到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實惠。
在邊遠地區農村,新農保改善老年生活的作用更為明顯。“現在參保農民都嘗到了甜頭!”青海省樂都縣雨潤鎮黨委書記鄧生智代表說,“我們鎮有95%的農民都參保。老人都夸這項政策好,每月領著養老金,日子過得安穩!”
改革永不止步,努力決不懈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張更加堅實緊密的社會保障網的庇護下,億萬百姓必將享有更多更好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