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美個體到最美中國--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道德模范成十八大“明星代表”

從最美個體到最美中國

記者 趙婀娜 楊雪梅 魏賀 於洋

2012年11月12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十八大報告摘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美”,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個“亮”詞。“美”,是公眾對時代的一個期盼。

作為“明星代表”,以“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當代雷鋒”郭明義為代表的道德模范群體,在十八大上受到媒體追捧。

同時,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核心價值觀”、“公民道德素質”,也與包括“兩個翻番”、“五位一體”等在內的十八大報告新亮點一起,成為此次大會的“熱詞”。

從近年來道德模范越來越受推崇,到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提出,我們能夠感受到從公民個體到國家、社會層面上,對道德提升、誠信構筑的需求和呼喚,一個全社會主動參與道德建設的氛圍日漸形成。

公民道德水平是文化強國的最終體現

“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宋國鋒代表認為,公民的道德水平,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如果說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文化強國的旗幟與方向,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是文化強國的目標,那麼公民道德素質就是文化強國的外在體現形式與根本的落腳點。”北京城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林代表如此闡述。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共識正在凝聚。浙江省金華市委書記陳一新代表說:“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目的不是錦上添花,不是唱唱跳跳、鶯歌燕舞,說到底是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質,提高道德素質。法律是硬約束、道德是軟約束,要做到‘法以誅惡,德以勸善’,二者功能互補、相輔相成。”

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齊大山鐵礦公路管理員郭明義代表則為記者勾勒出了他心中的“最美”圖畫:“我們身邊到處充滿著愛,每當坐車時,看到年輕人給抱著孩子的婦女、給顫顫巍巍拄著拐杖的老年人讓座,我都被溫暖著、感動著。”

30多年來,照顧6位與自己沒有關系的孤寡老人,河北省棗強縣農民林秀貞代表的故事讓人動容。“最困難的時候冬天砸冰窟窿給老人洗衣服,現在右手兩個手指還不能動。我就想人人都幫人,世上無難事”,林秀貞說。

構筑誠信遏制道德失范

與30年前相比,整個社會的現代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主流。但同時,道德建設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毒奶粉”、“地溝油”,到“小悅悅遭碾壓,無人施救”、“老人摔倒,沒人敢扶”,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亟待正視的地步。

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彭曉春代表認為,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公民道德建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日趨明顯,部分社會成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失范現象時有發生。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黨對遏制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決心和信心可見一斑。

河北滄州市委書記郭華代表說:“如果扶危濟困、助人為樂者的合法權益時刻得到保障,好人難做、冷漠圍觀的現象就會減少﹔如果不擇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為受到嚴懲,‘毒奶粉’、‘地溝油’便會失去生存空間。” 

事實上,近年來不管是見義勇為行為在各地被陸續寫進法規,還是對誠信企業獎勵、假冒偽劣商品打擊力度的加大,都體現了一個動員全社會參與道德建設、傳遞正能量的過程。

“加強道德建設,就在於喚醒全社會所有人的文明、文化基因。道德建設,讓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更求真,更直面社會現實,與民生更近。”寧夏固原市回民中學高級教師何桂琴代表說。

讓“最美”從個人到群體

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建設,讓一個個“最美”的個體成為照亮人們前行的燈塔和旗幟,從而讓更多的“最美”涌現出來,最終實現一個心靈層面的“最美中國”,這是代表們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下一步實踐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郭華認為,道德建設應採取更具時代特色、與老百姓更貼近的方式,比如“志願者”、“道德銀行”等更加常態化更注重日積月累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掘內心的真善美。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要行動起來。”郭明義講了一個例子,“去年6月,我通過微博號召大家在6月14日世界無償獻血日去獻血。早晨我趕到鞍山血站時,門口已經聚集了四五百人。當天全國有3000多人無償獻血60多萬毫升。道德建設,不僅是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確的,而是要以實際的行動,在全社會傳遞正能量。”

行動接力,愛心傳遞。林秀貞忘不了自己曾照顧過的老人,在自己大病時幾天幾夜守在身邊,更忘不了周圍的許多人在她的帶動下,向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援手。

“作為一名來自西部貧困地區的代表,我能深刻感受到家鄉人民對文化、對文明的深切渴望。道德建設是激勵人們弘揚美德、樹立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正能量。”何桂琴說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弘揚美德,傳遞正能量,建設美好的精神家園,從最美個體到最美中國。

分享到:
(責編:萬鵬、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