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9日,十八大中央企業系統代表團討論會向媒體開放。人民網記者 曹華攝 |
人民網北京11月11電(記者 曹華)“中國的國有經濟比重是否太大”、“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挑戰是什麼”、“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尼克森進展如何”,……聚光燈下,近100名中外記者將一個個熱點問題拋向了十八大分組討論會上的央企系統代表,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深諳央企運營之道的“大佬”們面對提問,踴躍回應,侃侃而談,新階段央企經營的新思路浮出水面。
十八大代表、國資委主任王勇發言表示,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這為今后國企改革展指明了方向,方向就是更加市場化,不斷增加活力、影響力。
對於有記者質疑中國國企數量偏多。王勇回應,放眼全世界,國有企業數量的多少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准。國有企業的多和少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有、私營、外資企業的結構比例,在中國大陸、發達國家,在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發展階段,都存在各種類型的企業,比例高低在不斷調整。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對報告論述的“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深有感慨。他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跨上了新台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進入到新的階段,面臨著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戰,以往的發展是要消滅貧困,現在的發展主要是要實現結構升級和創新,尤其是在體制創新上,要建設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收入分配管理體制、經濟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此,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任洪斌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不僅是鞏固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也是實現產業升級和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引領力量。
“機械工業集團與4000多家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形成了供應鏈體系,去年與2300多家中小企業開展合作項目,使120多家企業擺脫生存困境。”任洪斌表示。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敏感地抓住了報告中的若干概念——“糧食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農業經營體系”等等,他表示,“這些論述和中糧的實踐吻合,指導意義很強。”
“未來5年對於建成小康有重要意義,國企必須加快轉型,堅持高端策略,帶動行業進步,與強手競爭﹔堅持綠色環保策略,實現和諧發展﹔堅持國際化策略,發揮走出去領軍作用。”中建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易軍對於如何“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侃侃而談。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王宜林將眼光聚焦在報告提出的“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上,他說:“十八大報告強調的國際化經營和建設海洋強國,為公司持續發展海洋石油工業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中海油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實現二次跨越發展。”
另外,王宜林還就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進展進行說明,他透露,這段時間一直在緊張的政府審批過程中,中海油將全力配合好項目所在國的審查工作,預計2012年年底將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