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14:30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黨的十八大代表團討論中,代表們在認真討論十八大報告時紛紛表示,報告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強調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下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對於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激發新活力
經濟體制改革每深化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向前推進一步。10年來,從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成功上市,從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到創業板市場順利開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代表說,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推動國內經濟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了宏觀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從2005年“非公36條”到2010年“新36條”,再到近期各部門密集出台的“新36條”實施細則,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障礙正在不斷被破除。“現在的沁新集團是一個集煤、焦、電、機械、建材等產業多元發展的集團公司。難以想象,我們的前身只是一座年產十幾萬噸的礦井。”來自山西的民營企業家孫宏原代表說,“沁新集團由粗放型、線條型生產模式發展到精細化管理、循環經濟思路的歷程,每一點進步都與中央、地方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息息相關。”
2012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第二多的國家。中國國有企業不僅在電信、煉油等市場集中度高的產業蓬勃發展,而且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機械、海運、工程建筑、計算機等產業實現新的突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代表說,中國國有企業一直是國內外最有爭議的話題之一,與西方的“中國國有企業加速消亡論”相反,過去10年全世界看到的是中國國有企業的集體崛起、加速崛起、大規模崛起,這是中國經濟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成果。
堅持改革邁新步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這個論斷得到代表們的高度認同。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的葉又升代表認為,當今中國,經濟總量上去了,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依然緊迫﹔非公經濟不斷壯大,但制約其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並未完全消除﹔商品市場較為成熟,但要素市場發育不足,影響了資源配置的優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但還存在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代表在討論十八大報告時表示,“國務院出台了很多措施發展非公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如何落實到位是當前突出的問題,關鍵還是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十八大報告對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了新部署。對此,廣東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代表說,“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將是下一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最重要的課題。佛山將立足現實,哪個地方不太順需要改革,就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嘗試,進行改革。”
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這讓湖南省國資委主任吳志雄代表很振奮。“在中國,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條,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是相互補充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國有企業政治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很強,要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他認為,做大做強國有經濟,就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歷經多年國有企業改革,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改革的成本不斷提高。下一步在深化國企改革方面面臨的挑戰可能越來越多,但仍然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他建議,要結合實際,統籌考慮,全面謀劃,加強頂層設計。
“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堅定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信心,大力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代表說。
周小川代表說,中國將繼續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代表認為,銀行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首先就是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曹紅艷 王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