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一批打着“破格提拔”的幌子,违规提拔年轻干部的事件,被网友曝光出来。破格提拔,原意是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针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宽对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资历限制,而将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要求。然而一些人却利用这一政策,假借“破格之名”,谋个人私利,做“出格之事”。“破格”成“出格”,又是谁之过呢?
其一,“己”之过。在每个被揭发的“出格”事件中,每个“出格”的本人,都知道自己“水分”十足,却“含水而入”。诚信的缺失,让他们丢失敬畏法律之心,明知不得为而为之,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从假烟、假酒到“毒生姜”、“毒奶粉”,从伪造老虎到伪造学历、身份等等。这一桩桩事件的发生,无不都源自于他们本人的诚信缺失。一个诚信缺失的人又怎么能够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其二,“程序不透明”之过。对于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之事,公众其实质疑的不是其年龄、学历等,而是选拔过程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往往这些“出格”事件都存在着选拔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缺乏群众参与监督。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今后破格提拔乃至各种公开选拔过程中,我们要主动邀请群众参与全过程的监督,要及时公布选拔的各个环节进展,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让选拔的每一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让阳光照进“深水区”,这样才能保证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
其三,“相关责任人”之过。在众多“出格”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出格”的人之所以能迈过重重“关卡”顺利当选,背后总有一些失职失责的“相关责任人”默默地当着“推手”。俗语说,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修德”要求为官之人须珍惜手中权力,对待权力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须管好手中权力,行使权力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如果滥用手中权力,以权谋私、掌权为己,则会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