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初冬,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柳树湾村村民赵立明,意外地收到了1万元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在89年前,赵立明的五世祖父借给魏家100块银元。如今,魏家的后代、年逾八旬的魏万方老人替爷爷偿还了这笔宿债。(2012年11月16日《甘肃日报》兰州八旬老人偿还89年前祖上欠债)
这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又不平常。平常的事,就是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不平常的事,这个借债已经过去89年了,还债之人还是把祖上欠下的债还了。
透过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这家人的诚信、善良。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还债局长”的一段佳话(见2012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还债局长 十年艰辛只因诚信),2001年,工作30年的胡丙申正准备退休,债主们敲开了他的家门。局长顷刻间成了“欠债人”。大儿子胡学功回想当时家里的情景,“院子、客厅、厨房站的全是人,有人理直气壮地要钱,有人嚎啕大哭。”
按说,这债应该由单位承担。因为胡丙申在乡镇企业局局长任上,给县里19家乡镇企业担保,从信用社或熟人手里借了69万元。不过,有一大半企业倒闭了,“欠债人跑的跑,病的病”,有人甚至一分钱都没还。这样债主找到了他。胡丙申没有赖,接下这十几笔债务,这些欠账的本金就有24万元。为了还债,胡丙申卖起了对联和鞭炮,拿过剃头刀给人理过发,开过小商店、小饭馆,后来还张罗了一家养生馆。直到2006年,胡丙申去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和发行工作,“工作的乐趣才多起来”。“别人开饭馆是当老板,过日子,可他是在还债。”就连他的家人不忍看,劝他不要这样硬扛,但他还是坚持。直到2010年最后一天,胡丙申连本带利还清了39万元的债。他和老伴儿王金梅长出一口气,“无债一身轻,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然而,胡丙申在医院被查出患了肺癌。他的儿子说,退休后,“还债局长”胡丙申没有真正享过清福。即便如此,他的老伴看到一张张堆积起来的欠条,准备要烧掉,可胡丙申执意把这些在身上“扛”了10年的字条留下来,“不但得留着,还得传下去,让后辈知道该怎么做人”。
很显然,“还债局长”讲求的是诚信,讲的是怎样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而为了祖上欠下的89年债,其作为下人仍然执意要还清这笔债,让人多了些感动。正如有网友看到这样报道后说,“这位老人身上流着道德和良知的血液!”更有网友“见贤思齐”在微博里发言: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像这种早已被遗忘、明知不用还的钱仍按承诺偿还,如此诚上加诚,信中有信,太难得!”
毫无疑问,“还债局长”与为祖上还89年的债,不仅仅与网友产生了共鸣,而且又一次再现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品行与人格,他们讲的是诚信,讲的是品行,讲的是怎样做人。从“最美妈妈”到“最美司机”再到“最美教师”以及前不久在申城涌动着的一股暖流,上海人关爱“最美钟点工”等,无不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诚信是众望所归。中华民族正是以诚信为本,以这样的美德,才赢得了世人尊重。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