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强大往往是理论先行、思想先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自然科学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之“硬实力”,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外部崛起的内部力量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要求,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才能将中国的“软实力”延伸向全球。
一、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古往今来,世界大国崛起路径各异,但却有共性规律,即在其崛起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对改造社会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理论创新与大国崛起高度相关。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与重农主义理论分不开;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崛起与重商主义理论指导分不开;18世纪中叶,英国的强大与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分不开;19世纪末,德国崛起与李斯特“发展理论”是分不开;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强盛,与全球霸权、新自由主义在全球传播是分不开。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改革容易陷入“意识形态陷阱”。早在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一个冰凉的世界——IMF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中就曾提及。在实践中,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政变”,如前苏联解体、中东突变以及拉美陷阱,无不是“华盛顿共识”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如同没有主干的大榕树,即便是GDP总量巨大,枝繁叶茂,那也只是短暂的繁荣,并只能成为其他强国理论的实验基地。
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全球及中国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如新一轮工业革命、新能源革命、新贸易规则的重塑,这些变化将对全球及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要从问题开始。比如新一轮工业革命,至少有四个现实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回答: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新的经济基础将如何影响上层建筑;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还否能指导经济实践;如何重新定义劳动生产率;目前中国加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如何才能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既是知识体系的学习者、传播者又是生产者。作为学习者,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其理论精髓,完成知识的积累。作为传播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利用中高级公务员培训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生产者,我们要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格局调整中西方发达国家新的特征。
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面向未来,我们要借鉴和融通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精髓,努力构建对全球具有“传染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笔者认为,理论崛起才有大国崛起,只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才能将中国的“软实力”延伸向全球。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系列解读: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