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於民族地區扶貧的重要論述
·“脫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准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
——1988年9月,習近平在到任寧德3個月后寫下的第一篇調查報告《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中寫道
·“民族問題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989年1月,習近平在寧德地區民委第七次委員(擴大)會議上指出
·“我們的事業方方面面,千萬不能漠視少數民族事業這一重要方面。這是一個原則,基於這個原則,我們有必要深刻地思考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的幾個問題,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要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
——1989年6月,《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刊於《擺脫貧困》
·“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使他們趕上或接近漢族的發展水平,才能夠接觸事實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的繁榮。”
——1989年6月,《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刊於《擺脫貧困》
·“從戰略的高度,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少數民族干部與本民族有著天然的聯系,善於反映少數民族的意願和要求,是我們在民族地區貫徹執行民族政策的紐帶和橋梁。在民族地區的具體工作中,少數民族干部有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黨的一項重要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1989年6月,《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刊於《擺脫貧困》
·“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主要是干部問題……要有意識地採取一些特殊的辦法來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使少數民族干部能夠盡快地成長起來,成熟起來。”
——1989年12月,習近平在原寧德市(現蕉城區)首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
·“民族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保証,意義十分重要。”
——1993年6月14日,習近平到羅源縣霍口畬族鄉福湖村看望畬族群眾時說
·“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們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載於《搞好民族地區經濟工作,開創我市民族工作新局面》,刊於《福建民族》1994年第6期習近平署名文章
·“發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
——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為寧德市民族中學四十周年校慶題詞
![]() | ![]()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