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保增長 調結構 轉方式 促創新
在浙江與華東七省市黨委負責人座談時,習近平提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習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台階。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習近平強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習近平指出,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要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習近平強調,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習近平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要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 | ![]()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