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在反“四风”、倡节约的大背景下,有不少人会认为办公用房标准必定大大缩减,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999年,当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委曾发布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将其与刚刚发表的标准认真比较,人们就会发现,除了中央机关厅局以上干部、省级机关部级干部的办公用房标准不变,其他层级干部用房标准,都有不同提高。越往基层,提高幅度越大。中央机关处级干部一般增加3平米、省级机关厅处两级干部各增加6平米、市县两级机关增加了10-12平米,正科级干部虽然只增加了9平米,但一跃与中央机关副司局级干部相同,都是18平米!
干部办公用房为何不减反增?这变化之中蕴含着怎样的逻辑?对此有关部门并没有详细说明,但认真体味,不难发现和归纳出其中的奥秘与特点。
一是标准更加实事求是。或许有人希望党政机关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越小越好,但是再严厉的目标如果不切实际,最后也会被变通、走样,使标准形同虚设,超标准、超规模反而成了“法难责众”的常态,倒不如顺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再对超标违规予以严惩。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机关办公软硬件标准提高,办公用房的功能也日趋复杂。一个简单例子:过去办公一桌一椅,再加几张木椅、板凳作开会、谈话之用,足矣。现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等,几乎已成标配。寻常人家都已是沙发、茶几,你干部故作寒酸难免脱离实际,这必然会要求办公面积有所扩大。如果规定的面积足够、适用,个别人再想找各种借口超标违规,就难以得到普遍的同情理解,执行新标准的阻力就会少很多。
二是导向更加科学合理。部级干部标准不变,地方机关中地市(厅局)以下干部标准都有增加,不仅体现了关心关怀基层的正确导向,而且从中央与地方机关干部所承担的职责来看,也比较科学合理。就以新标准中县级机关的正职为例:正处级30平米的标准,大大高于中央机关正司局级的24平米。这看似不合人情,但从他们各自工作的特点来看,又很合理科学。中央机关的司局级别虽高,职能也很重要,但多数是所在部委机关的中层机构,多数司局职能相对单一,直接管理人员一般不过几十人,甚至少至十几人、几个人。而一个县的正职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父母官,至少全县十几个乡镇、几十甚至上百个大小部门与单位的一把手,都会经常与他直接打交道,不难想象其办公的复杂程度。因此按工作需要而不是单纯论级别,就很合情合理,也易于得到基层干部的理解,相关标准更易于执行。
实事求是,合理科学,最终都是为了能够使标准得到顺利执行。这些年来,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有标准不执行、超标准无底限的状况,早已成为明知违规却司空见惯、百姓深恶痛绝却无可奈何的一大“公害”。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大楼贪大求洋,动辄耗资千万上亿,装修豪华,富丽堂皇,室内花园,楼外广场,甚至连绿化树木,都要耗巨资移载、引进名贵的古树奇株。这次在办公用房面积上,合理适度地增加了相应标准,但对于上述与反“四风”背道而驰的“传统做法”,一律予以严禁,并具体到食堂、停车库乃至门厅大小、装修式样等,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规定,目的就是既满足党政机关办公需求,又力图刹住“四风”滋生与蔓延的势头。虽是办公用房标准的小小调整,却蕴含着扎扎实实扭转党风政风的深刻含义,其效果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