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羽
广州市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市政府系统全市性会议(活动)若干规定》,其中提出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格、规模、会期、经费的“五严格”要求,明确提出“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每年不超过15次”。此外,对精简会议议程也提出了详尽的规定:市领导讲话不超过50分钟,主持词和其他会议文稿不出现“尊敬的某某”称谓。(广州日报)
公文语言具有非常严谨简朴的特性,而“尊敬的某某”往往放在了大型会议的领导讲话或汇报工作中的正文之前。从最初,“尊敬的某某”仅仅是一种礼貌用语,表达下级对上级的尊重,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尊敬的某某”几乎出现在了所有领导参加的活动中。以往最初的同志平等关系,被“尊敬的某某”所取代,“尊敬的某某”也将礼貌性用语异化成了许多领导干部“家长式”霸道作风,在几乎一边倒的“尊敬的某某”欢呼声中,自我陶醉,甚至用“一言堂”代替了民主讨论和决策,形成了权力的绝对服从。凡是称为“尊敬的某某”均划分出一个“官场圈子”,凡是不称谓“尊敬的某某”均视为圈子之外之人。在“尊敬的某某”中,仿佛搞起了个人崇拜,飘飘然中忘记了平等同志们共同的事业。
更有甚者,在使用“尊敬的某某”中,往往会将“某某”所代表的权力大小,职位高低进行更细致的区别,而从事公文写作的秘书,更会将“某某”两字的来头,作为汇报材料真实与准确、认真与马虎的一个潜规则对待。旁人无法想象,就是实实在在的政府工作,难道与“尊敬的某某”之间还有这种意想不到的联系吗?实干才能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而如果,我们的大型的各类现场会、推进会和动员会都仅仅围绕“某某”两字服务,那么,为人民服务这句共产党人的历史承诺,会不会在第二次赶考行中考出好成绩?
广州市府办公厅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格、规模、会期、经费的“五严格”要求,甚至取消“尊敬的某某”。我们应该为此点赞,因为一句“尊敬的某某”的取缔,并不仅仅是格式的变化,更将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想象的权力怪象、利益和特权,一并取缔,更是将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们,从称谓上不再划分三六九等。如此,我们党内民主和法治,就不会因为一句“尊敬的某某”而有差别,那么,“权力大于一切”的惯性思维也才可能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