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背后释放出了十分明确的信号,依法治国绝不是某个系统、某个局部、某个部门的事情。依法治国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国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信仰法治、践行法治,是推动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力量。
四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一提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今年8月,安徽省淮南市委书记方西屏因涉及严重违纪被纪检部门调查,有报道称,其上任不久即下令拆除了投资巨大且正在建设中的观湖国际项目,而如此重大决策却没有经过相关法定程序,方西屏被调查正与此案有关。应该说,方西屏一案是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近年来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件中,多数都涉及到权力滥用问题。
权力滥用的根源还是权大于法的思维在作怪。权大于法、信权不信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始终根深蒂固,在工作中无视法律和民意,动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还有人把这些当成工作魄力和个人魅力的表现。不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权力就不可能受到约束,民众合法权益就难以保障,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权,权力行使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属性。依法治国,首先领导干部要有法治意识,有依法控权、依法行政的自觉,坚决杜绝权力滥用、长官意志、一言堂现象,从思想上真正信仰法治,从行动上带头践行法治,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与领导干部对法治的信仰密切相关。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向有吏为民师之说。而在实践中亦是如此,官员信什么,民众也会信什么。领导干部信法、用法,民众就会敬法、守法,领导干部信权不信法,民众也就会信访不信法。而民众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正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根本出路还是要首先解决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问题。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问题时,在要求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时,更多的强调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决定》把以法治治理推动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法治治理来自于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和法治实践。
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是关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转型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考验,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