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北琪
10月25日,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选举刘金国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刘金国也成为近年来第二位政法系统出身的中纪委副书记。“清贫”、“拼命三郎”和“不通人情”是人们对刘金国的印象。(西部网)
《亲朋眼中的“大官”刘金国》报道了刘金国的点滴事迹,读完感触颇深。这是一名新当选的中纪委副书记,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民兵副连长成为一名中纪委副书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清贫家风”是他的导航仪。
俭朴母亲,给了刘金国责任担当。母亲陈会英,没有给他金山银山,但大锅灶做饭,吃得踏实。刘母告诉他“到哪个位置上就干好哪个位置该干的事,组织需要你干啥你就干啥。不管干啥,都要可靠” ,朴实的话语,确道出了服从组织是最好的选择。正因如此,在打黑除恶中,刘金国不顾自身安危,不辱使命,在大连火灾现场,冒着生命危险站在最前线。
农门姐弟,理解他踏实做事。大姐刘金兰、三弟刘金宽、四妹刘金艳和小妹刘金荣都在务农,没有走出“农门”,下岗的弟弟,有病的弟媳,用有病的腰承担起家里的重担,一砖一瓦的房子,用土坯建起来,没有借到刘金国的一点光。不能啥事都靠别人,这是他们一家的骨气,弟媳李学艳理解刘金国,亲戚朋友托家人找刘金国办事一件都没办成,刘金国也和家人解释过。李学艳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事,本分做人,不能让他操心,让外人觉得家人依仗着他的官位而胡作非为”。
知遇恩人,督促他清正廉明。一个老连长张忠智,一个公社书记陆长江,老连长张忠智写一个小纸条叮嘱刘金国要“几忘几不忘”,要有居安思危的辩证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遇之恩,不仅是慧眼识英才,更是清风送英才。
清贫的家风,让刘金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每当组织需要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选择了组织需要,“不管干啥都要可靠”,打黑除恶中建立新功。每当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命发生矛盾时,他选择了社会需要,他为官敢于碰硬,2010年大连火灾现场,刘金国冒着生命危险在最前线指挥了8个小时最终扑灭了大火。每当家庭利益和清廉要求发生矛盾时,他选择了党纪国法,有些村里的亲戚甚至怨他不近人情,当了官忘了生养他的一方水土。就连他的两个弟弟,有些年都对哥哥并不理解,甚至有些怨恨。有些亲戚也曾找过他,但他都拒绝了。
清贫家风培育出“好干部”。刘金国是清正廉明的榜样,也为我们如何认识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和传承良好的家风,提供了借鉴。好干部不问出处,良好家风乃是好干部成长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