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持续向贫困宣战38年之后,我们迎来了首个“扶贫日”。这是向贫困继续宣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制度安排。
记得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显然,这表现了政府的决心,要下大力气解决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宣战污染言犹在耳,宣战贫困再次发力。从今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表明政府对贫困宣战,不会也不可能因宣战污染而放松,而是进一步加大了力度。
如果说在此之前,是政府对贫困宣战,那么,随着“扶贫日”的设立,则标志着这项工作将扩大到全民层面。从此,对贫困宣战不单是政府的事,而是人人有责。特别是每到“扶贫日”到来,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向贫困者伸出援助之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像重视治理身边的污染一样,不要淡漠身边的贫穷。“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记得改革开放之初,这一问题初露苗头,《山西日报》就在头版发表了一篇 《干部嫌贫爱富最伤老百姓的心》的文章,当时反响很大。事实证明,这一问题在今天仍然比较严重地存在。
不要淡漠身边的贫穷,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做到,这也是检验对群众有没有真感情、对扶贫开发重视不重视的试金石;其次,广大党员干部包括普通百姓,一定要有献爱心的自觉,不要忽视每一个急需援助的贫困对象。
10月17日这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曾向全社会发出短信倡议:“10月17日是国家首个‘扶贫日’,邀您一起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短信编辑1、2、5,发至10699999,即认捐1元、2元、5元。”
其实,不在于认捐的多与少,而关键看有没有行动。区区几元钱,对穷人而言是生活费,一般人可能用来买副食,而在富人眼里则可能根本看不上,或许只是随便一次花费的一个零头。为什么说扶贫济困善莫大焉,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一样,都只是少数,而一般富裕群体才是大多数,整体分布就如同纺锤形。所以,光是教育富裕群体慷慨解囊还不够,而是需要最大多数的一般富裕者,都不要淡漠身边的贫穷,能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献出绵薄之力。
山西是著名革命老区,5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属于革命老区。设立“扶贫日”对山西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只有每个人追求财富,而不忘记身边的贫困;迈向小康,而不淡漠身边的贫穷,才能实现向贫困宣战得更加有力和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