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湖北日报:钱怎么花的背后是权怎么用

李琼

2014年09月02日14:50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钱怎么花的背后是权怎么用

8月3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获表决通过,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这种“惊心动魄”,不是认知上的冲突,而是实现上的艰难。国家的“钱袋子”要由人民来掌管,“怎么花钱”要由人民说了算,公共财政要放在阳光下,这早已是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已普及的常识性结论。但在现实层面,落实这样的原则仍然阻碍重重。与预算紧密相关,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三公消费居高难下,“小金库”、豪华办公楼屡禁不绝的老大难,还有土地出让金封闭运行、地方发债“合理不合法”的新问题。

酝酿十年,跨越三届人大,历经四审,社会意见征集收到近33万条,超过个税修正案创下的23万多条的纪录。“由过去的政府管理法变成了规范政府、管理政府的法”,预算法修订经历的历程,充分显示出改革深水区的特征:一方面社会呼吁强烈,一方面现实推进艰难;一方面想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又往往因为要动全身而难牵一发。

“强化预算约束”是今年6月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精神。改革力度的加大,改革时间表的催促,让预算法修订紧扣了改革的脉搏、社会的关注,牵住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实质上也是这样,社会普遍质疑和诟病的公共财政不公开、不透明问题,都要归结到对预算有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社会对预算的监督是否有效的问题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政府在公共预算上自由度过大,做不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财政收入预算外运行、公共资金随意支出等等症结就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钱怎么花的背后,是权怎么用的问题。用法的形式明晰“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规则,表面看是法律文本的修改,实际上是对权力运行公共性不足、规范性不够的纠正。法治政府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法律文本上的进步还是相对容易。压缩政府的财政自由度,时时处处都受到社会的强力监督,是实实在在触动利益和限制权力的改革。其中既涉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等复杂纠葛,也涉及旧的行为惯性扭转、公共管理能力和政策落地效率的提升,每一步都在决定着接近目标的节奏。法律确立以后的考验,更加巨大。

著名经济学家J·熊彼特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它的文化水平、它的社会结构、它的政策所部署的行动,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东西都被写进它的财政史之中……谁懂得如何倾听它的信使的声音,谁就能在这里比在其他任何地方更加明了地识别世界历史的雷鸣。”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制度下,财政都是个大问题,它与经济制度的作用发挥、国家民主法治制度的构建等几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密切相连。每一次财政改革都是那样的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深深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和进程。

今天的财税体制改革,尽管已经走出了世界历史上那种血与火的斗争,但是它所显示的法治国家的方向,它所体现人民权利充分实现的目标,我们还要一刻不停顿地、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