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迎来了建州60周年的大喜日子。这一天,欢乐的氛围达到了极致,伊犁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
纵观60年的时光,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在伊犁的治理方略各有侧重,然而有一点从未改变: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创造伊犁的历史。60年来,伊犁这片土地上生活变化最大的就是人民。
一个数据在近几日媒体的报道中被反复提及:从1954年到2013年,伊犁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54元上升到106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0元,增加到2013年的18642元;这两类人群占据着伊犁州最多的人口比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铁一样的事实证明,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来没有忘却自己的这一根本宗旨和责任。
熟悉伊犁的人都知道那首脍炙人口的《草原之夜》,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草原和一份纯洁的爱情。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在60年前,歌中的可克达拉草原并没有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多少生活上的福泽。而当这首歌曲被创作时,当地党委和政府正在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良田和草原产出饱满的麦穗和壮硕的牛羊。
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告别了饥荒带来的死亡威胁,并在随后的60年中离那凄惨的场景越来越远。全州1954年农业总产值仅有1.48亿元,2013年已达487.49亿元,肉类产量则为52.6万吨,比1954年增长50.1倍。各类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仔细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就可发现,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长,众所周知,它是与人民生活水平关联最密切的领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历届党委和政府在继承中发展,将人民面临的众多问题分类并全面推进的同时,又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点,从医疗到教育,从就业到娱乐,最终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始终是最广大的各族人民群众。建州初期,全州人口仅为84.54万人,2013年已升至471.57万人。在伊犁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历程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能像过去60年这样人丁兴旺、富足、昌盛。所有让人欣喜的变化,都发生在60年的时间内。在伊犁河谷,最直接反映便是百姓生活的富足,它显示在一张张笑脸上,投射在一个个信心十足、为创造更美好生活而忙碌的身影中。
以责任来贯穿历史,在历史中彰显责任。60年,在几代人的目光注视中,党和政府向人民交上的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衷心祝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明天更加美好,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富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