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有些事情,久在身边,可能习以为常,甚至记不太清,失去了却有切肤之痛。 “同志”这个身份,就是一例。
《中国青年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请再叫我一声“同志”》。文中讲述“老余”在接受调查期间作了很多的反思,流下不少泪水,还认真地在党章上面用红笔勾画了很多地方。他在与以往同事即作者本人分手时,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再叫他一声同志……
“请再叫我一声同志,好吗?”——“老余”的这一请求,无疑是真诚的,传递出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有对组织的眷恋,也有对以往过错的悔恨,还有对可能失去政治生命的留恋。犯了错误,意识到“同志”身份的可贵,让人感慨万千,而又屡见不鲜。更多的党员干部能否在平常时,在内心深处烙下对“同志”身份的珍惜,保持党员本色,始终拥有名符其实的“同志”资格。
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志者,志同道合之谓也。同志,意味着信念的一致,意味着平等纯洁的党内关系,是我们党内部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珍惜“同志”身份,源于“怕”。许多勤奋敬业的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干好工作就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诚惶诚恐、殚精竭虑、居安思危,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要时刻不忘记自己是组织的人,时刻不忘记组织的眼睛在看着,时刻饱含对人民和组织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这样的“怕”,正是干部进入角色和做好工作的心理起点,也是珍惜我们政治生命的思想基础。
珍惜“同志”身份,是一种“修行”。加入“同志”阵营不易,失去“同志”身份却容易得多。所谓修行,是要在夜深人静之时、孤身一人之际,想一想自己这些年的坎坷,想一想自己最初意气风发的样子,想一想亲人的期望,想一想家人的其乐融融,扪心自问到底有没有走错,究竟是不是值得?一个干部的成长,最终取决于这种人生自省的高度。志向有多高,作为就有多大。这样的珍惜,才更准确、更到位,也更扎实。
一言以蔽之,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珍惜“同志”身份,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把加强理想信念修养作为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越是价值多样、思想多变,越应保持信仰、坚守理想。只有补足精神上的“钙”,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原则,辨得明方向;在金钱物欲面前,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我们走脚下的路,就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也会收获更快乐的人生。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