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18日电 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到狠刹“会所中的歪风”,中央反四风、反腐败视野不断拓展,从台前延伸到幕后,从明处搜索向暗处。在此背景下,培训中心成为又一个被照亮的死角。日前,中纪委网站推出“每月e题:起底隐蔽在培训中心里的享乐和奢靡”,要求纠正“四风”必须常抓不懈,不留“死角”,欢迎公众登录官网举报。网友们认为,必须改变政府办社会的落后理念,不能让培训中心成为奢靡之风的“安全岛”、不正之风的“桃花源”,应该让其接受社会监督,公开对外运行。
“山中豪宅起,大门为‘公’开。问客居何处,培训中心来”,网友“黄河大众”在帖文中谈到,不少培训中心已经异化,培训是“偶尔”的功能,娱乐成“平常”的状态,助长不正之风,埋下腐败隐患,完全丧失了本意。
“无人监管是培训中心被异化的重要原因”,网友“椒陵人家”谈到,这些培训中心多数封闭运行,对外不营业,导致当地物价、公安、卫生等部门难以介入。收费无标准,铺张成习气,导致培训中心成为“反四风”的避风港,肮脏交易的栖身地。网友“ghtghtght”谈到,这些培训中心之所以沦为少数人奢靡的快活地,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偏远,往往藏身于山林郊野、城市边缘。网友“chencong”认为,对这些培训中心必须实施严打,揭开其隐身衣。严打就要出重拳,公安、物价、卫生、工商、监察、审计等部门齐上阵,全面曝光培训中心的阴暗面,让培训中心对外开放式运行。
当前许多培训中心政企不分、公私混搭,说是承担干部教育培训,它又对外经营;说是对外经营,实际拥有者却是党政部门。在运营上,貌似自收自支,实际上却分为两种:盈利,则是属于机关的小金库;亏损,则由机关倒贴养活人员、维持运营。对此,网友“姚小曼”认为,“机关办社会”现在已经不合时宜。培训中心腐败问题的背后是财务管理的疏漏,是计划经济的残余问题。要想整治培训中心的问题,关键要转变职能,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转型。没有一番制度上的变革,那么改革永远只是水过地皮湿。网友“锦云遥寄”认为,必须还原培训和学习的本色,让课堂和图书馆成为主阵地,让教授、讲师成为主角,让官员们真正业务上有进步,思想上有成长,觉悟上有提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