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
《环球时报》7月5日刊发文章称,反腐败必须达到能摧毁“官本位”这一传统价值认识的强度,重塑全社会、尤其是已经进入公务员队伍者对当官好处的预期。当官挺好的,但它就是各种职业里中偏上的好,根本就不是过去人们想象的“好得不得了”。反腐败应成为强大打桩机,把这个认识从官场打下去,让它一直要扎根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深处。
长期以来,传统“官本位”思维被粗野现实不断强化,铁饭碗、金饭碗、小金库、灰色福利、超国民待遇、当官可以“捞”、“工资基本不动”、“一人当官全家受益”……每一种说法背后,当官的好处与诱惑,都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在这样的语境下,“重塑对于当官好处的预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强力反腐形势中“为官不易”、“当官是个风险职业”等说法的反馈。但必须看到,谁也不是“吓大的”,某些官员在欲望泥潭里陷得太深,机会与侥幸之心还是会有的。指望因此彻底断掉欲望念想,彻底改变骨子里的“官本位”意识,光靠反腐外力不足以夯实地基、改变土壤。
不想贪是道德自觉,不能贪是制度约束。重塑当官好处的预期,除了通过党纪国法保持对腐败的高压状态,还需要多种制度的多管齐下,实现对这种预期的“塑形”。
对于“当官”,大家一般都有哪些超正常预期?
预期之一是稳定,“铁饭碗”。在企业上班为什么不稳定?企业是讲绩效、贡献的,你有多大贡献,就付给你多少相应报酬,干得不好,对不起,不养懒汉,敬请走人。官场缺乏明晰的绩效杠杆,干好干坏都能混,进入不容易,撵走更不容易。近年组织部门也在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有些地方也提出末位淘汰制,方向是对的,但或许因为既得利益的板结,并未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
预期之二是高福利,灰色收入多。常有官员拿着工资单出来诉苦,“我的工资标准很低呀”——这大家都承认,问题是有人可以“工资基本不动”,工资之外常有一些“超国民待遇”。追根溯源,无外乎某些单位可以变相留存小金库,通过一些不进入财政的罚款留部分“活水”,或通过单位拿地盖个超低成本的集资房,再者通过手里掌握的审批权,置换一些资源给“团队”谋得一些好处。这些年的确都在喊“不准私设小金库”,减少政府的审批权,理念与制度设计都很好,当下关键是抓紧执行,棒喝“变通者”。
预期之三是当官有面子,有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力,除自己不被欺负外,还可以帮亲戚朋友办很多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当官是对特权不断递进的占有过程,官职越高,可以尽情享受的好处越大。按理说,一个官员只能掌握部分权力,不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权力是个圈,非常容易互相寻租,你给我面子办个事,我给你面子办个事。权力只有放置在透明笼子里,才能禁绝其胡乱拉扯。而透明可围观的前提,就是全面建构权力清单,把权力摆在明面上,约束干部权力的溢出效应,避免一把手们沦为“一霸手”。
面对多种多样当官好处的预期,寄希望于从上往下的纪律高压,让官员回归为一份正常职业,从古至今都不容易做到。要说反腐力度,谁还能比得过朱元璋?撤职、抄家、砍头乃至剥皮,种种手段齐出,也只能保一时清明而已。风头一过,贪污者仍如飞蛾扑火,屡禁不绝。所以,要彻底降低当官的预期、让其回归于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最根本还是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重拳反腐之外,抓紧再来一通柔韧的“制度组合拳”,在官员们不想贪、不敢贪之外,更要实现他们的不能贪、无法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