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泽
最近,云南发生的两件事,公众多有议论。第一件,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报考一税务员岗位的23人中有22人得了零分,5月22日,当地公务员局对此解释是缺考;第二件,5月15日,云南镇雄警察向一名到镇政府反映问题的村民开枪并致其死亡,理由是村民“驾车冲撞赶集群众”。对前者,许多人质疑同一职位23人报名22人缺考,太“巧”,会不会是一起“萝卜招聘”?对后者,许多围观群众作证没有威胁到人身安全,质疑开枪的必要性。
出了事,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应对和处置了,但公众却有质疑。对公众的质疑,管理部门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态度。当前,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成社会共识,而一般认为,“质疑权”属于“表达权”。权益只有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知,才有解决的希望。公众通过质疑,来表达自己或公共利益可能受损或不够公正的情况,相关部门必须予以尊重和理解,因为这是公众维护权益的一种正常反应。
对公众质疑,更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公众有质疑,职能部门就有责任释疑,有问题还应尽快着手解决。公众的质疑,未必完全有道理,也有不符合实情的时候;但要看到,发生异于常态的事情出现时,公众质疑也是很自然的。譬如,23人报考一个公务员岗位出现22人零分,明显有些突兀,公众难免质疑。解决质疑其实并不难,让22个人现身说法即可化解质疑。最可怕的是,对公众质疑毫无诚心,置之不理或简单敷衍塞责,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公信力受损。云南省公务员局用1分35秒的发布会,回应公务员考试22个零分,明显过于仓促,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误会。
公众质疑不可怕,怕的是工作经不起质疑;只要工作无纰漏,公众质疑终会烟消云散。最怕的是,工作中有缺点却不满意公众的质疑,或者是拿公众的质疑不当回事。取信于民,就必须努力完善细节让工作经得起公众的质疑,或者拿出确凿的证据回应质疑,或者通过诚心诚意的沟通取得理解。总之,只有让公众化解掉“心中的疙瘩”,工作才算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