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言
做一切工作,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基层、尊重群众,时时处处想到基层需要什么,基层有什么困难。
基层一线离群众最近,基层的反映往往代表了群众的心声。中央始终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根本标准。我们一些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判断与基层的感受存在差异,比较注重上级的评价,相对忽视基层的感受。这反映了一些干部的群众观点并不牢固。忽视基层的声音,办事情、做决策、定政策就可能脱离实际,“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劳民伤财”的现象就会出现。忽视基层的声音,甚至能让群众高兴的一些好事都会办不好。
基层一线也是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一定要多考虑基层的需求,多体谅基层的难处,多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使基层工作更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深刻变化,以及基层千差万别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
时时处处想到基层,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增强宗旨意识是关键。认识要到位,思想要自觉,才能真正为基层着想,为基层办事。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不能为了得到上级一时的肯定,而把服务基层放在次要位置。
时时处处想到基层,机关干部就要多深入一线。不常到基层,就难以了解群众关切,难以深入把握基层情况,难以对群众疾苦有切肤之痛。群众观点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书本上蹦出来的,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在文山会海中就能获得的,而是源于艰苦实践的磨练,来自基层一线的历练,靠的是长期为群众服务的积累。
时时处处想到基层,还要真正把解决作风问题体现在解决基层困难,促进各项工作之中。上海各项工作要让广大群众满意,主要依靠一大批基层干部在第一线的努力。因此,我们听意见找问题,耳朵要向着基层。作风改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是基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不是看总结材料写得怎样,而要看基层的感受,群众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