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长江日报:勿以“红包”之名掩盖物价政策之失

付小为

2014年05月07日08:39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勿以“红包”之名掩盖物价政策之失

  5日,海南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预计三亚财政将以每月补贴60元的形式,在6个月内向62万符合条件的居民一次性补贴360元,发放补贴资金总数共计22320万元。

  伴随着这条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掌声和赞誉接踵而来。不少人表达了对三亚居民的羡慕,甚至用加入“三亚籍”的表述给这一地方政策点赞。三亚仿佛成了一面镜子,供人参考对照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福利指数。

  事实上,对于三亚市民来说,这并非福利,“红包”的说法不准确。鉴于滨海旅游城市的特殊性,这些年,三亚受到节日需求增加、旅游旺季拉动、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持续上涨,高昂的居民消费支出长期压着当地民众喘不过气。在这一背景下,三亚政府决定了一项政策,即自2010年起开始向居民发放物价补贴,以缓解因物价上涨而增加的经济生活压力。

  单就物价补贴来说,三亚算不上开历史先河。作为最早给市民派发补贴的城市,东莞曾于2008年对12万余低收入户籍人员发了逾1.2亿元“红包”。此后,南京、宁波也采用过类似举措。但三亚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将针对特定困难人群的补贴推及至全体居民,并且“居民”范畴不限于本地户籍。另外,相较于其他地区补贴的临时性,三亚的物价补贴已经持续了5年,不仅形成规律性发放,还在发放频次和数额上都略有增加。这些因素,某种程度上也让外界能够始终保持对三亚物价补贴的关注。

  一边倒的如潮好评,一步步巩固着物价补贴的政策正确性。在大多数人看来,物价补贴是政府派发的大“红包”,发放行为是对地区所有人的回馈行为,和澳门、香港特区政府发放红包的行为性质相同,能够“持之以恒”的如是发放更难能可贵。

  需要注意到,尽管表面上都是发钱,但三亚的“红包”和港澳的红包有着本质区别。三亚一次性拨发的款项,性质上属于物价补贴,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发放补贴行为渐渐被描述为派发“红包”。对于信息传递和阅读,这或许没有太大问题,可一旦转化为定性理解,歧义很快就产生了。简单来说,物价补贴是在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国家或地区因时因地地通过财政补贴,在减轻居民负担的同时意图调节价格,本质上,这是一种物价调控手段。而普遍的派发红包,则是一地或一国经济形势大好,通过现金发放回馈居民,让其“共享”发展果实。很明显,两者出现的背景,针对的问题大相径庭。

  进一步而言,在我们为三亚派发“红包”喝彩的时候,其实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所谓“红包”本身指向了三亚的物价问题。反过来看,发放物价补贴是在试图解决问题。然而,这个方式解决或者缓和了问题没有呢?光是补贴年年发,物价年年涨,发放频次和数额上的渐进变化,足以说明这种调控手段的有限性。或许你可以说,如果不加以补贴,民众的生活会更为困窘,有发总比没发好,可也不排除一种假设,是不是正因为有了物价补贴,让政府误以为自己一直握紧着的调控稻草,失去了寻求其他解决途径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抬高了物价。虽然在这里我们并不能草率地得出定论,但这些深层问题应促使我们在三亚派发“红包”行为上,持以更为客观审慎的态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