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
4月17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名男子手持鲜花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表示哀悼。当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新华社发(帕斯摄)
多年之后,在纪念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的追思会上,文学爱好者们准会回想起年轻时为《百年孤独》痴迷成狂的那些不眠之夜。
这样的句式,熟悉《百年孤独》的读者定然不会陌生。这部被公认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就是以这种融合“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重时空的方式开场。
如今,《百年孤独》的作者、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的与世长辞已成为世界性事件,把拉丁美洲再次拉到聚光灯下。21日,墨西哥政府将为他举办大型悼念活动;哥伦比亚政府更是宣布降半旗,举哀三日。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马尔克斯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视为继《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之一。《百年孤独》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一百年间的离奇经历和马孔多小镇的兴衰,透视和还原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发展脉络与社会现实。
历史和现实是滋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养分。《百年孤独》尽管充满了魔幻色彩,但在拉美的历史和现实里处处有迹可循。马尔克斯生前多次表示,归根结底,魔幻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现实,而非魔幻。“魔幻”是手段,“现实”是目的。
回望拉美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拉美的血脉中曾长期流淌着“百年孤独”的基因。从欧洲殖民统治,到考迪罗统治(拉美特有的军阀、庄园主和教会结合的“三元寡头”统治),再到军政府统治,“百年孤独”中的苦难曾经一遍遍上演,宿命般难以摆脱。
特别是在考迪罗和军人政府统治时期,美国资本控制了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甚至在拉美国家的庄园内自订法律,自设军队,俨然“国中之国”。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下,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以虚构的场景和片段,勾勒出了一个曾经压抑、落后、冷漠的社会。最后,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将马孔多小镇夷平收尾,预示着新的轮回、新的开始。
似巧合更似必然的是,在《百年孤独》问世后不久,拉美国家迎来了新一轮变革浪潮,军人政府纷纷下台,民众不断觉醒,政治体制日渐完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势头。
步入21世纪后,拉美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犹如家常便饭般的军人政变几无踪影,左翼政府在拉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南美洲国家联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的相继成立,也为政治体制在整个地区的巩固创造了良性互补的平台。
相对应的是,拉美的经济腾飞更加引人瞩目。曾经深受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困扰的拉美国家,在“开放的地区主义”引导下,逐步走出依附论的阴影,通过加强与亚太、欧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与往来,不仅减少了对美国的传统依赖,还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大大提升了其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尤其在欧美陷入金融危机之时,许多拉美国家逆势而上,在经济增长上可圈可点。
“老大难”的民生问题也出现了可喜的进步。201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贫困率为27.9%,比2002年足足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家通过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政府救济金、提供免费住房等政策,大大减少了贫困人口,将更多边缘人群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诚然,拉美依旧面临着不少发展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可治理性危机尚存、经济发展模式略显单一,等等。但是,如今的拉美与《百年孤独》所呈现的社会现实已经迥然不同。拉丁美洲正在打破“百年孤独”的宿命,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愿马尔克斯,一路走好!愿拉丁美洲,走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