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联
因为环境卫生差而被指名道姓通报批评,这恐怕是一些官员始料未及的吧。4月10日以来,随着南京市“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的展开,该市纪委等部门频频“亮剑”,根据媒体曝光的“脏乱差破”问题,已给予多名党员干部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甚至免职的处置。
南京市此次开展百日环境整治行动,既是为了迎接青奥盛会,又是为了重点解决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生活环境卫生差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一次“路考”。整治行动开启前,南京市就明确“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监督、考核与问责”,给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敲响了警钟。
实践看来,面对“最严格的监督、考核与问责”,还是有不少党员干部心存侥幸消极敷衍,结果撞上了“枪口”。南京市此番连续“痛下狠手”,不仅表明了彻底整治城市环境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更彰显了维护规章制度以及禁令条例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力的铁的决心。不必讳言,与制定出台规章制度相比,我们在执行规定、落实制度方面,总是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以至于很多“铁律严规”,常常变成了“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摆设。对“铁律严规”缺乏执行力,正是机关很多作风问题滋生的根源。南京市此次落实“最严格”的监督、考核与问责,动作快、指向准、出手狠,让人看到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应有力度。
或许有人会质疑,因为环境卫生问题而如此严惩干部,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孰不知,问题看似小,暴露出的作风问题却不可小觑。更何况,环境卫生问题,关系群众日常生活,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而相关部门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其对待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态度。 下转A5版
上接A1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风建设,尤需防微杜渐。最近,中纪委在其网站曝光了一大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一些地方机关公务人员公车送子女上学、午间饮酒等看似可以通融的“小问题”,都被毫不留情地“拎”了出来。事实上,只有从小事抓起,小问题都不放过,才能在作风建设这场硬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南京市此次落实“最严格”的监督,之所以雷厉风行、效果明显,还与充分激发群众的监督热情密不可分。从南京市这几期问责通报,我们不难看出,其对有关部门党员干部责任人的处罚,基本上都依据了媒体的监督曝光。而群众的举报,正是媒体曝光的来源。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时曾强调,“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要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具体事情抓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由此,我们更要坚定一个信念,作风建设要持久有效,必须坚持群众监督,让群众的尖锐批评,倒逼出我们对自己的狠劲。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